拿什么拯救你,武汉的刚需们

就在昨天,双十一再一次刷新了我的认知,它又一次刷新了记录。2分05秒就突破了100亿,突破1000亿也只花了不到2个小时。连某宝的设计都在吐槽说:“你们的速度太快了,完全跟不上!”

拿什么拯救你,武汉的刚需们

原来还以为2018的经济这么不景气,股市也是半死不活,p2p不断的爆雷,大家纷纷都是勒紧裤腰带在过日子,再加上都看懂了双十一的操作,本以为销售额根本不会超过去年。但是结果一看,在经济这么不好的情况下,原来大家还是很喜欢“优惠”的网购。但让结果就是空空如也的钱包,疯狂的背后是这一股淡淡的忧伤。忧伤归忧伤,接下来还有更蛋疼的事情。

最近被刷屏的应该莫过于武汉的刚需政策了。政策一出,就引得地产圈子,一阵惊呼,各种专家众说纷纭。我只是很不明白,在当今的这种形势下,在浇上一盆凉水到底是什么意思?

拿什么拯救你,武汉的刚需们

在目前限购的大环境政策下,房票本本来就是很稀缺的,刚需的购房者只要有点银子,大部分都是要买个面积大的房子。二套房的稀缺,贷票的稀缺,买房的门槛更高。现在推出这个政策,目的就是要搞一个均房制。挽救现在的刚需,有关部门也是绞尽脑汁。

2006年国家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要求新出售的商品住宅用地项目,90平以下的必须占全部户型70%以上,真的是圣意不可逆

拿什么拯救你,武汉的刚需们

当90平以下占据主导,这种面积以上的住房需求过大的时候怎么办呢?那么这批需求者涌入那30%的市场,就只能拼合户型,一房两本。或者赠送面积等方式解决。这种政策也只有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暂时还没有,所以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如果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调节,这几年针对需求端的调节真的是不遗余力,政策就更加眼花缭乱。一个城市的肉也就这么大,只能给到购买未遂的那类人群。

拿什么拯救你,武汉的刚需们

11年武汉就出台了限购令,明确的规定本地家庭限购一套房。不能提供本地纳税证明或者社保缴纳证明的外地居民,暂停在中心城区购买新建的商品房。然后武汉就有“国八条”出台,两套住房的本地人,不能买房,外地人也只能限买一套。13年“汉七条”出台楼市调控新政规定,外地户籍在汉买房,必须缴税或者缴纳社保2年,不管是新房或者二手房也只能买一套。

限购政策在武汉持续了几年,终于早2014年的9月退出了舞台。

16年的12月,武汉房管局发下通知,扩大了武汉住宅的限购范围,7个中心城区2个开发区不让买,武汉的东西湖区、江夏区、黄陂区这些近郊,部分地区也不让购买。本事户籍的居民购买二套房,首付50%,并且禁止购买三套房;非武汉的户籍居民购房需要提供2年的社保或者个人所得税的证明,明确禁止购买二套房。

拿什么拯救你,武汉的刚需们

到现在,摇号,刚需政策,减脂就是一部你看到的,武汉楼市调控的进化史。虽然政策中间不断的变化,就想和面的师傅,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武汉就想天线宝宝一样乖,不管是人口流动,不管是城市聚集效益如何,不管外部形势如何,这里一方平安。

保障房、经济房、限价房、公租房等等大概每段时间就要拯救刚需,每一次的政策都获得刚需们的颅内高潮。

然而时间过去了,规划终究是规划,保障仍就是保障。好像从来不会反思出台政策的初中和以后执行中的实际效果。总是在城市的雄心壮志和大佬们的保障安民之间不停的徘徊。

多的也就不说了,事实和政策以及困难都是摆在眼前的,不知道你们对于武汉的这种情况有什么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