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的十个影评

你好,之华的剧情简介 · · · · · ·

这是一个关于错过的故事。有人慌张地见面,有人简单地告别。姐姐袁之南离世的那个清晨,只匆匆留下一封信和一张同学会邀请函。

妹妹之华代替姐姐参加同学会,却意外遇见年少时的倾慕对象尹川。往日的记忆在苏醒,但再次相见,已物是人非。

《你好,之华》的十个影评

对于这部片子,小编不得不剧透了:(参考豆瓣的影评)

1、1.绝不仅仅只是《情书》升级版,更是三代人命脉相连的爱恨罗曼史。2.岩井俊二唯美不失残酷,周公子细微处见真章,能看到他俩合作,真是三生有幸。3.秦昊的痴情,张子枫的懵懂,吴彦殊的夕阳恋,每位演员都各得其所,交织成家族群像。4.光影风格延续了《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平实中偶有梦境感。5.人生无常,难免错过;命途中注定有太多物是人非,只愿你活成最好的样子。

2、与其说是“错过”,不如说是“失去”和“遗憾”的故事。在这个依旧以葬礼作为开场的电影里,几乎所有人都处在失去和遗憾的人生历程中,但取代了大雪的是外面灿烂的阳光,有时候你几乎能感觉到之华毛衣的触感。故事有很大部分都在追溯之南的过往,而看完后我一直在想的却是之华,和她写信时涂的天蓝色指甲油一样,沉静而悲伤地覆盖了我对这个故事所有的感触。

3、留白部分给了人无限的遐想,人物塑造给了人深刻的印象;岩井俊二有一种独有的灵气和直觉,知道在何时进入细节何时转向广阔的世界观然后何时在切换回细节,对影像的嗅觉也是敏锐的,在《情书》中的遗憾和心心念念都集中在了《你好,之华》里。开头的葬礼和结局的“情书”首尾呼应,是对生命惋惜也是向死而生。在电影的落地上陈可辛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摄影和选景甚至部分演员的状态以及情感的共情会让你恍惚这是一部日本电影,但人物面对的困境却让人回到现实。胡歌的人物留白和父母一辈的情感以及两代孩童之间的某种情感链接是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而正是这些看起来是闲笔的情节却在关键时刻迸发出了非常强大的能量。期待岩井导演的那本延伸小说。

4、用《情书》&《花与爱丽丝》的元素讲了一个全新故事,同样的书信沟通、暗恋甚至感冒,《情》的「身份错位」在《你》再度出现,通过几组关系拓展开来。真正的主角是成年后的之南,虽没有出现却无处不在。在手机时代,以信为媒介,没有产生距离感,能讲得通。

5、看的很亲切,影片大部分都在家乡大连取景,那海报上的海应该也是大连的海吧,想家了。日系温情影片的常见体系,藉由一件小事,进而探寻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人生。名为《你好,之华》,但真正的主角是成年后就没有露面的之南,这种隐线叙事更增添了一种别样的神秘感。不仅有姐妹与爱慕者的羁绊,还延伸到了对于死亡、生活等各层面的思考,最打动我的就是孩子和老人这两条线,虽着墨不多,但当中的含蓄颇值得玩味。今年看了两部姐妹故事小演员找同两位的电影,这一部明显比《光之声》表现更好,这不仅是张子枫和邓恩熙的成长,也是故事本身营造的良好效果。秦昊造型别致,隐约间能看到岩井监督和陈可辛的影子,也就明白这样设计的用意。刚刚从周公子的如懿形象中出来,初始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这个敢爱敢恨的之华,可能更符合她自己的性格,表演也更流畅。

《你好,之华》的十个影评

6、飒然暗恋着同桌,但她不愿意说出来; 之华表达了爱慕之心,仍然也没能修成正果。 你说或不说,你都是他故事里的配角,毫不起眼。 尹川和之南是初中同学,大学又再一次相遇,终究是有缘无分; 婆婆想和英语老师再续前缘,可对方却不解风情。 三个时代,四段感情,有过暧昧和相爱,又归于错过和遗憾。 再深的感情,也抵挡不住缘分的交错。 之华被尹川伤了心,尹川又失去了之南。 张超伤害了之南,又得到了另一个人的爱。 相爱未必能够相守,爱过也未必能爱到最后。 结婚不意味着幸福,能让你幸福的人你却没有和他结婚。 于是,你还是想着那朵白玫瑰,那个床前明月光。 你写过动人的情书,也写过精彩的小说。 但人生很复杂,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7、《你好,之华》:3星半。果然适合文艺作X。非常岩井俊二式的“情书style”电影,大到风格小到元素均是。可惜有“情书”却没有“柏原崇”。1.剧本某一两个重要的转折略扯,比如周迅继续写信的动机。2.用信表情意真是浪漫又矫情。3.“人生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4.周迅演戏自然是真,灵气散掉也是真。5.两个亮点:少年男主的选角,妥妥80年代中国校园鲜肉。胡歌的客串让人惊喜,转型很成功。6.最后一段异地不同人读同一段话的处理很棒,升华了主题的同时,也让观众不禁发问,主题是啥?7.吐槽下秦昊的发型,作家就非得那么窝囊油腻么?

8、以「信件」为时空传承/缝合的中介,串联几组人物的关系架构,代际的身影叠加;“你好吗?我很好。”双姝设定,图书馆场景,飘起窗帘旁的写信,几十年的错失与遗憾,追忆徒然与最终释然,极具岩井俊二特色的元素依然充溢,但嫁接到中国土地如此违和与尴尬,家庭戏虚假,念白尴尬矫情,几乎不见任何现实成分的踪影,充斥着臆想的美化与想当然,求求大神千万别再来内地拍戏了。

9、在处理如何把日常变得精致且具有诗意上,岩井俊二和周迅都有一种天赋,他们可以让日常记录不再死板无聊,让时间变得像一个个俏皮弹跳的音符,在人物或喜或悲的人生里恣意游走。手持摄影更加灵动,真实地表现故事,让镜头有一种静静聆听者和陪伴者的沉静之感,周迅的每一个回眸,每一个不安局促的眼神都是戏。你好,依然活在青春里的岩井俊二。你好,44岁依然美丽的周迅。

10、将经典的情书+花与爱丽丝元素置于中国语境下,是导演对电影初心的一次自我回溯、解构和升华。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找到巧妙切口,通过古老的书信往来方式,勾勒出一个家庭三代人的浪漫情思。每个配角都有细腻迷人的小心思,维系在他们之间的是家族血脉的传承和凝聚。我上大学后的第一课就是拉片,拉片第一章就是《情书》,岩井俊二对视听语言的把握一直精妙且独到,能把中国大连拍成日式小清新,能把司空见惯的邂逅、离别、重逢、回忆、惘然拍得如梦似幻,温暖治愈。这当然是建立在选景、选角、镜头调度、场景美术、色系搭配、后期调色、配乐等一系列相互契合的符码之上才形成的青春诗氛围。岩井俊二的电影,永远是残酷和唯美的交响曲,他将世事无常展示给观众,告诉大家要更好地活下去。情书抚慰过90年代日本的迷惘,希望之华也能温暖中国影市的寒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