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酒才有了这些诗词歌赋

有了酒才有了这些诗词歌赋

唐宋是诗词发展的高潮时期,经济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而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一类是与酒有关,酒文化促进着文学的发展, 诗词又反过来表现酒文化, 诗人和词人们也在创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酒文化的内涵。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曾经这样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后,古人常常借酒浇愁,希望在酒的酣醉中麻醉自己,升华到酒醉的状态,独享暂时远离现实的超然。

有了酒才有了这些诗词歌赋

李白爱酒,这是人尽皆知的,尤其是那首《将进酒》,更是千古绝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是何等的豪迈,虽然讲的都是及时行乐,消极的情感,但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不难看出李白把心中积郁的苦闷付诸于酒中,发泄于诗中,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实则是诗人心中挥散不去的怀才不遇的感伤。

有了酒才有了这些诗词歌赋

杜甫关于酒的诗句最有名的莫过于《登高》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

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众所周知杜甫嗜酒如命但是为何本应饮酒的日子却不愿意喝酒呢,因为当时杜甫已经白发日多,护病断饮,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世事艰难自己潦倒不堪。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有了酒才有了这些诗词歌赋

古人喜欢喝酒,喜欢和朋友约在一起畅饮阔谈,一起游览亭台楼阁,“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这句话出自《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公元745年写给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了深情厚谊与诗情画意。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可见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疑。

有了酒才有了这些诗词歌赋

杜甫和李白一样,也是一名饮酒诗人,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与酒有关的约有300首,占总数的21%。可以说,杜甫和李白不仅在诗歌创作上交相辉映,在饮酒上也是不相伯仲。杜甫和李白这两位诗中泰斗曾经快乐地一起豪饮,而且喝醉后同盖一床被子,这记在杜甫的诗中“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苏轼在《赤壁怀古》中最后感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多少风流人物和惊天骇事如今都随风浪滔滔而去,今天站在这里回想那些往事,用什么来表达那些逝去的感情,只有默默奉上一杯酒,一切尽在杯酒之中。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有了酒才有了这些诗词歌赋

《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浓睡和残酒的意象愁肠难解,作者沉睡中却又知道一夜风雨,可见作者当时心情的低落忧郁,以致难以入眠。宿醉醒来后忙问到海棠花可好?可见词人并未失去年少时对自然春色的热爱。不幸的是,作者却不再像当年那样无忧无虑,生活的阅历和打击,失去亲人的变故让她对人生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在词中便化成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含蓄和悲伤。从爱春到伤春,作者李清照的生命因为酒的陪伴而更加浓郁。

有了酒才有了这些诗词歌赋

鲁迅在谈到中国古代正统文学中的爱情描写时曾说过:“倘其嗫嚅之中,偶涉眷爱,而儒服之士,即交口非之。”可见,古往今来,对于酒与爱情的不可分割都是一致认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