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过聂树斌,我们经不起再失去一个郑成月

东方网·纵相新闻 宋祖礼

郑成月,河北省广平县公安局原主管刑侦副局长,最早披露“一案两凶”事件的公安人士,聂树斌案得以平反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如今晚景凄凉。

今天,曾为子伸冤十一载的聂树斌母亲张焕枝,在河北广平县医院与病床上的郑成月抱头痛哭。

失去过聂树斌,我们经不起再失去一个郑成月

严冬刚刚降临的季节里,这样的新闻以及这样的画面,太容易让人顿足扼腕,心境悲凉。然而,群体的悲凉必有显而易见的不公,群体的不忿更是对法制公正的最大鞭策。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迟滞了二十年得以昭雪的聂树斌案,真的“圆满”收官了吗?

聂树斌作为风口浪尖上的一个名字,在二十年后获得了该有的哀荣。但对死者最大尊重应该是革除旧弊的同时,更以如履薄冰之心善待生者。且不论郑成月在聂树斌案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单其因莫须有的理由被剥离于公职一事,就应该给他一个公开公正的交代。

何况,如今郑成月的命途多舛,已经与聂树斌的冤案构成了直接联系。可以说,张焕枝在病房中与其抱头痛哭的画面在公众眼前的每一次回荡,都是对社会法制伤疤的抠击。

失去过聂树斌,我们经不起再失去一个郑成月

换言之,郑成月能否获得公正对待,不仅关系到社会能否对聂树斌案达成健全健康的法制共识,更关系到公众对于“为众人抱薪者”会不会“扼于风雪”的道德自觉。

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载入法制史的聂树斌,因而我们更加不能再承受失去一个揭露真相、坚持正义的干警形象。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网友们的自发募捐活动,代表着人性的闪光,却也同时代表着社会对“好人没好报”这一群体诅咒的焦虑与反击。郑成月如今的遭遇侵蚀着聂树斌案平反的历史价值,更啃嚼着社会弥补历史过失的法制良心。

几个月前,聂树斌的父亲带着儿子的无罪判决安然去世。张焕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未来也将带着儿子的判决书走得清清白白,但当病体缠绵的郑成月横亘眼前,当年过古稀的张焕枝为之痛哭流涕之时,我们于心何安,百年之后,又将何以报之?

新闻链接(来源新华报业网):

2005年,从警第10年的郑成月在侦办案件时,意外发现王书金案与聂树斌案的“联系”。随后在对所有证据核查后,他坚信聂树斌是被错杀。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此事无果,郑成月向媒体披露了案情疑点。随后,聂树斌案得以正式进入公众视线。

但案件成功引发关注的同时,郑成月也随即陷入了漩涡之中。当年8月,遭到曾侦办聂树斌案的民警举报,有关部门专门派了调查组,对郑进行6个月调查,却没发现问题。可即便如此,2009年,郑成月还是得到通知,不再担任副局长,理由是“给年轻人让路”,并收了办公室。

当聂案离重审越来越近,郑所遭遇的压力也越来越大。2015年其妻子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30万元用于治病,由于未能按时还款,公司将其起诉。郑成月说,负责审理此案的磁县人民法院伪造签字送达判决书,并在2016年冻结他全部工资至今,且未按法律规定给其预留生活费。由此,如今身患多种重病的郑还面临着医药费的难题,可谓晚景凄凉。(来源新华报业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