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科學大會探討建築“新思維” 誰能撬動18萬億產值?

10月22日,首屆中國建築科學大會在北京盛大召開,邀請來自政府部門的有關領導,院士、大師、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一堂。本次會議以“智者創物”為主題,聚焦建築行業科技創新,探索行業發展方向及趨勢。建固牛專家表示,傳統建築行業正面臨全新的變革,建築企業和相關技術人才只有順勢而為,主動求“變”,才能在時代趨勢中求得一席之地!

中國建築科學大會探討建築“新思維” 誰能撬動18萬億產值?

建築新思維:數字建造是升級關鍵

《2018中國建築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建築市場飛速增長,2018年隨著既有建築改造、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民生工程建設、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各類建築項目將繼續穩步增長。同時,隨著房地產經濟進入下半場,城市土地成為稀缺資源,建築行業也面臨從粗放式增長向綠色環保、更為高效的方式升級,建築有了新思維。

中國建築科學大會探討建築“新思維” 誰能撬動18萬億產值?

大會現場,中國建研院董事長王俊發表了《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建築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報告,報告指出,黨的十九大對傳統的建築行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等科技的快速應用和發展,為建築行業帶來新一輪技術變革,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和標準化已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為保障建築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途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雲表示“數字建造是建築行業升級的關鍵,新一輪科技革命已經到來,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高度重視數字技術對工程建造的變革性影響,在國家層面,制定以數字建造為核心的“中國建造2035”發展戰略,實現建設行業的轉型升級,為“一帶一路”提供技術支撐,從建造大國走向建造強國。”

中國建築科學大會探討建築“新思維” 誰能撬動18萬億產值?

2018年是貫徹黨的精神的開局之年和改革開放40週年。值此之際,舉辦中國建築科學大會,是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建築行業科技創新,助力建築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共築新時代中國建築行業新的發展宏圖。

隨著日益增長的建築需求及科學技術大變革的趨勢,建築產業唯有順勢而為,主動擁抱變革,形成以綠色化為發展理念,以工業化為發展方式,以信息化為發展手段,以標準化為發展保障的核心發展路徑,才能實現建築業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升級趨勢:信息化與數字化

據相關數據統計,國際建築業信息化率平均水平為 0.3% ,而我國這一數字僅為 0.03%,國內建築信息化的上升空間非常大。2015 年的研究表明未來兩年中國的 BIM 使用率機構中(30%以上),建築設計師的 BIM 使用率會增長 89%,而建築工程承包商的 BIM 使用率會增長 108%(全球平均水平為 95%)。

中國建築科學大會探討建築“新思維” 誰能撬動18萬億產值?

住建部印發的《2016-2020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旨在增強建築業信息化發展能力,優化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環境,加快推動信息技術與建築業發展深度融合。綱要明確提出,“十三五”時期,全面提高建築業信息化水平,著力增強BIM、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訊、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能力,建築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進展,初步建成一體化行業監管和服務平臺,數據資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較強信息技術創新能力和信息化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建築企業及具有關鍵自主知識產權的建築業信息技術企業。

而從現階段的發展狀況看,建築業的18萬億產值規模龐大,信息化市場空間也極為廣闊。據統計局公佈的2015年我國建築行業產值的為18萬億,體量巨大,但是建築業整體信息化的投入水平較低,與發達國家存在巨大差距,大部分企業仍然呈現出勞動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發展粗放的特點。隨著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建築業市場競爭進一步激烈,有利於激發企業投資信息化動力,此次重磅引導政策出臺,將加速建築行業信息化發展,打開廣闊市場空間。

中國建築科學大會探討建築“新思維” 誰能撬動18萬億產值?

目前,全國已開始加快“數字化”進程,廣西發佈的“1+13”的系列文件,涉及中國東盟信息港、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電子商務等多個方面,全方位立體式多舉措大力推動數字廣西建設,讓廣西發展插上信息的翅膀。建固牛是利用現代新技術的滲透,以高科技為起點、以技術為核心、以強大的技術隊伍為支撐,在智能終端、雲數據、雲教育、雲金融等領域打造的建築勞務數字化管理雲平臺,已經正式推向全國市場,該系統整合建築領域資源,為政府、建築企業、建築工人打造了一個互聯網信息共享平臺,解決了生產和服務過程中各類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