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饭僧:“饭”不是假的,“饭僧”这件事是假的

邱*同学问:“(韩邦奇)迁浙江佥事,辖杭、严二府。宸濠令内竖假饭僧,聚千人于杭州天竺寺,邦奇立散遣之。(《明史•韩邦奇传》)”——这句话中的“饭”字做何解?

我们先来看一下标准答案上的翻译,虽然不是非常准确,但仍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意:“韩邦奇任浙江佥事,管理杭、严二府的事务。宁王朱宸濠派遣宦官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在杭州天竺寺聚焦了上千人,韩邦奇立即遣散了他们。”

假饭僧:“饭”不是假的,“饭僧”这件事是假的

省略句需要补充主语;“佥事”是官职名,可不译;“内竖”,即“宦官”——这些咱们就不多说了,重点来说这个“饭”字。邱*同学能问“饭”而不是问“假”,我觉得是值得表扬的,因为她准确地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或者说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切入点。切入点是什么?分析一句话的最重要的切入点是什么?找到谓语动词。而“饭”字,正是本句的谓语动词,“假”是状语。

标准答案把“内竖假饭僧”翻译成“宦官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把“假装”当成了谓语动词,打乱了原句的结构——这就是我说标准答案的翻译不是非常准确的原因。“假装”一词,是状语加中心语的偏正结构,“假”是状语,“装”是中心词,把“假”译为“假装”不严谨,“装”字是平白加进来的,并且喧宾夺主成了中心语。“假饭”的结构和“假装”一样,都是状语加中心语的偏正结构。或者我可以再举一个你更熟悉的例子帮你理解这个结构:假学习。假学习,就是“虚假地学习”“不是真地学习”;假饭,就是“虚假地饭”(注意是“地”而不是“的”)。“饭”是什么意思?名词做动词,吃(饭)。吃什么呢?吃后面是个“僧”字,它当然不是吃的对象,所以这个吃是使动用法,“使僧吃”“让僧吃”。

综上,饭先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再是使动用法,做句子的谓语。严格按照字字落实的原则可翻译为:“宦官虚假地让和尚们吃免费的粥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