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推敲”这个典故,唐朝诗人贾岛还留下了什么呢?

贾岛,字阆仙(一作浪仙。案阆苑,神仙居所。浪,有放纵不羁之意。),范阳人,早年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举进士,曾官长江主簿,是以人称贾长江。

提起贾岛,最先想到的,必然是「推敲」二字。据说,他在驴背上苦思「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反复斟酌用推还是用敲字,以至误入了韩愈的仪仗;后来人们便将斟酌炼字称作「推敲」。

除了“推敲”这个典故,唐朝诗人贾岛还留下了什么呢?

除去这一段尽人皆知的公案,贾岛还留下了什么呢?

在我读到的这本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里,贾岛所占篇幅是一页零三行,选诗仅一首;而与之同以「苦吟」著称的孟郊,则占据了三页半,选诗五首。对此,书中的评价是:「他(指贾岛)的诗无论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都远不及孟郊。」

书中所选贾岛诗,名《剑客》。全诗四句,如下: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试君,谁有不平事?

一如所有的经典唐诗,简洁易懂,朗朗上口。剑客的辛苦勤勉令人肃然起敬,其初试锋芒时的谨小慎微、急欲经世济民的豪侠意气,融合得那么完美,如刻如画,叹为观止。

书中提到此诗,是这样说的:「在他集里,也有个别的好诗。」——个别。

个别就个别吧!他本就是个「个别」的诗人。

「他虽然也流露过一点求仕不遇的苦闷」,「但只是一点轻微的叹息」。 「他总是安于自己荒凉寂寞的生活境遇」,「专门探寻那别人不曾注意的阴暗角落」,「把作诗代替生活」。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见贾岛《戏赠友人》),若以此标准关照诗人,宜乎当代诗坛无诗。

这样一个视诗歌为心源之水的诗人,必然不会在意后人妄加的「个别」评价。一页零三行的篇幅能说明什么问题?李贺甚至都未曾入选《唐诗三百首》!

「郊寒岛瘦」,一个「瘦」字傲视千古,响亮得很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