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健康協同創新 推動「藍海效應」

不管未來十年是白銀還是黃銅,醫療行業仍將是金燦燦的。”

據2017年度《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全球生物醫藥市場呈現出遠高於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的強勁趨勢,生物醫藥產業在技術進步與需求增長的雙向驅動下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技術創新是驅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的核心動力,由技術創新帶來的競爭優勢是生物醫藥企業獲得“藍海效應”的主要手段。同時,開啟生物醫藥傳統產業與創新產業的有機融合與轉型升級將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我國對於醫藥創新發展不斷給予政策支持,希望進一步引導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行業整體創新。政策的加持以及市場需求的推動,描繪出醫藥產業一片藍圖。

政策利好醫藥創新

10月12日,北京市科委、衛生計生委等聯合公佈《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要達到2500億元。為此,北京市將制定北京醫藥健康協同創新發展重點方向目錄,在高校院所、醫療機構集中區周邊推廣新建專業孵化器,加快建設國家及北京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並將臨床試驗和成果轉化作為醫療機構績效評價和人員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南部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大興區的新增空間優先用於發展醫藥健康產業。

對此,道彤投資合夥人鄒國文向健康界表示,醫藥健康領域是典型的高精尖產業,國家的核心戰略制高點之一,單位附加值高。北京具有在全世界都非常稀有的明顯優勢,科研院所、高校及頂級醫院眾多,人才集聚,創業氛圍濃厚,《行動計劃》的發佈,對於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提升全球同步研發的話語權,扶植具有全球競爭力企業及細分市場隱形冠軍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這一計劃對於推動新藥發展有著較大推動作用。同時,這一計劃中的推動大數據建設也有利於醫藥產業的創新。”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向健康界表達了他的觀點,現在國家鼓勵醫藥創新,對新技術的扶持力度較大,有利於各地的產業升級,總體是有利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

其實,不只是北京,近期有不少地方出臺政策支持醫藥創新發展。

廣州發佈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方案。近日,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發布了《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方案要求,大力推進生物醫藥產業5個重點子行業、10家左右行業龍頭企業、10家左右高成長企業、5個關鍵共性產業支撐平臺建設和發展,大力支持一批關鍵技術和重大產品創新,圍繞重點子行業引導組建5支以上專業創投基金(簡稱“511515工程”),助推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向價值鏈、創新鏈高端發展。

江蘇釋放政策紅利鼓勵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江蘇於近日相繼印發了《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實施意見》(簡稱《醫藥器械創新實施意見》)及《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實施意見》(簡稱《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實施意見》),對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提高仿製藥質量、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等方面明確了細化實施意見,釋放政策紅利。

《醫藥器械創新實施意見》鼓勵創新,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生物醫藥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加大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執行力度;加大對醫藥產業集聚區、重點醫藥園區的支持力度,優先推進國家改革政策在園區落地。堅持鼓勵創新與促進藥品仿製生產、降低用藥負擔並重。

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直接關係百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針對嚴重危害我國百姓健康的重大疾病,我國於2008年啟動了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後簡稱新藥創制專項),研製療效好、副作用小、價格合理的藥品,推動了我國醫藥產業實現由仿製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的跨越發展。經過近10年的努力,我國國家戰略性藥品自主保障能力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

“近百年以來,在全球上市、被國際認可的真正創新藥主要是化學藥,這其中出自中國的數量是個位數,我國醫藥產業整體創新較薄弱。整體而言,最近幾年,尤其是2015年以來,我國創新環境向好變化較大。”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告訴健康界。

為推動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國內醫藥研發投入和產業投資迅速增長。資料顯示,2015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投入研發費用約450億元,近10年的複合增長超過30%。截至2017年底,中國醫藥製造業企業數量比上年同期增加248個,已達7697個。縱觀2012-2017年我國醫藥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六年間共增加了1622個,增長十分迅速。

醫藥產業迎來黃金期

與此同時,一個讓國內生物製藥企業振奮的消息是2月23日,港交所發佈了鼓勵新興和創新產業公司在聯交所上市的市場諮詢文件。因此,業內人士稱,中國將迎來生物醫藥的黃金時期。

對於是否迎來黃金時期,趙衡認為,主要還是取決於人才和以藥養醫的情況能否改變,人才的培養還是比較弱,需要加大力度。而以藥養醫遏制了真正有價值的創新藥,如果未來這些情況好轉了,創新藥的發展肯定會有很大的增長。“我國醫藥產業整體創新程度還還處於較為薄弱的環節,但上升勢頭很快。”趙衡補充道。

而對於投資人而言,是否也到了“最好的日子”。鄒國文告訴健康界,在波動起伏的經濟週期中,醫療健康是“弱週期、反週期”的行業,也是資本最好的港灣。資本雖冷,醫療不冷。“如果說過去二十多年是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那麼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數量的增速會下降,但質量的提升在大幅加快。不管未來十年是白銀還是黃銅,醫療行業仍將是金燦燦的。”

與此同時,他表示,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新創業及成果轉化,還需要醫療健康創投基金的投資。“我們更希望國家加大對醫療健康專業創投基金的大力支持,創投基金投資的都是實業,又多數是高風險的早期企業,但對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無論是歐美還是日韓,都對醫療健康創投基金支持力度非常大,包括加速審批,資金支持、稅收優惠和人才政策。”

在對行業未來期許方面,牛正乾也表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是創新活力的前提,針對任何政策,對於行業長遠而言,是利好還是利空,關鍵在於是否使市場環境變得更加公平,還是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