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最近,海外投資人比國內投資人更看好A股

高盛:最近,海外投资人比国内投资人更看好A股

2018年10月22日,股民在安徽銅陵一家證券營業大廳關注股市行情。(新華社 過仕寧/圖)

“海外投資人對A股的看法,竟然比國內投資人要樂觀。”最近兩個多月,在歐、美、亞洲跑了一圈之後,高盛亞洲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董事總經理劉勁津的這一發現,與他過去15年和海外投資人打交道的經驗正好相反。

自從他2004年加入高盛亞太策略研究團隊以來,每次與海外投資人交流中國市場,他們通常都持悲觀態度。在和高盛全球的另外一些同事們交流之後,劉勁津認為,目前歐美投資者對A股的興趣處在近十年高位。

如果以0-10來衡量悲觀指數,劉勁津認為目前國內投資人的悲觀指數在8-9之間;而2018年11月第一週,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北上資金的淨買入約為50億美元,達歷史最高水平。這也印證了海內外投資人對A股看法的分歧。

2018年中國A股為何反而能吸引海外投資人?

海外投資人們給劉勁津的理由是:美股目前估值比較高,且牛市已經走過十年多了,風險和回報不比從前。相比之下,2018年A股已下跌不少,美股平均16-17倍的市盈率,而A股不到10倍,差距很大。尤其近期美國股票波動性明顯提高,從資產配置角度看,在歐美已經賺了很多、配置很多,而在新興市場的倉位、頭寸還不是特別高。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2018年A股在全球資產市場指數體系的權重在提升。美國指數編制公司明晟(MSCI)近期正在磋商,擬將中國A股在MSCI指數中的納入因子由當前的5%提高到20%。這一磋商結果,預計將於2019年2月28日正式公佈。

MSCI指數由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所編制,是在投資界最為廣泛使用的用以代表各國家、地區資本市場表現的參考指數,也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最多采用的基準指數。2017年6月20日,MSCI宣佈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並在此後多次提高A股權重。

如果20%的納入因子最終落實,劉勁津的測算認為,A股在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會從現在的0.6%-0.7%提高到3%左右,未來15個月裡,A股會獲得海外市場約900億美元淨流入。

此外,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FTSE Russell)也在2018年9月27日宣佈,將把中國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的次級新興市場指數。這是繼MSCI之後,第二家將中國A股納入其指數體系的全球主要股票指數公司。未來中國股票(包括A股以及非A股中國股票)有望在富時環球指數中佔5.6%的權重。

劉勁津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海外投資者普遍關注A股MSCI指數納入背後的流動性問題,關注企業基本面、關注估值,自己被他們問到最多的問題是,估值到底反映了什麼?未來三年你怎麼看中國經濟、對企業本身盈利影響有多大?

這與國內不太一樣,這裡人人都在問政策對未來三個月、未來半年流動性的影響。在劉勁津看來,未來一兩個季度,中國GDP承壓。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將在2019年上半年在宏觀經濟數據中有所體現;此外,高盛亞洲宏觀經濟研究團隊在過去一年多的研究發現,2015年股災以後,中國貨幣政策大幅放鬆,2015年下半年-2017年年中,信貸對GDP是正向作用,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槓桿提高,利息增多,信貸週期一定程度上對GDP也有拖累。

好消息是,最近兩個月,貨幣、財政政策層面有了明顯變化,劉勁津預計,這一經濟週期到2019年一二季度會逐步穩定下來,給股市提供一個好的宏觀背景,給股市以回報。

劉勁津認為,海外投資人中長線的組合投資必然要配置A股。雖然目前A股的基數還比較低,但是現在不配置,以後進入就太慢了。他對南方週末記者坦言,A股和港股在高盛亞洲的配置框架中是高配。

一週以前,劉勁津和幾家主權基金代表們開了一次電話會議,2018年以來他們都在買入A股,雖然量還不大,仍在緩慢配置過程,但一直在買入。對方告訴他,雖然不確定現在是否A股的絕對底部,但如果以3年為期,在A股裡輸錢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

“我希望A股能夠表現好一點,健康發展,這對我的職業也有幫助。”劉勁津認為,很多投資人對投資A股感興趣,但A股只有20-30年的經驗,難以和發達市場比較,仍處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市場化和開放;此外,投資人也還心存疑慮,中國公司和歐美大公司在企業管理方面仍有差距。

企業短期估值可能會有偏高,但從中長期看,企業最後還是要從經濟增長的角度給股東創造價值和回報,這是投資股票的核心觀點。劉勁津對南方週末記者舉例,標普500給股東帶來的平均回報是7%-8%左右,這是什麼概念?這是過去70年美國名義GDP的增長速度。他說,“希望A股企業能夠把股東的價值回報進一步提高,炒來炒去沒意義,也很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