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陸河新豐村的新風景

广东陆河新丰村的新风景

2018年6月,深圳市紀委書記張子興到新豐村調研指導扶貧工作,並慰問貧困戶。

广东陆河新丰村的新风景

2018年9月,市紀委駐村扶貧隊長楊立到貧困戶丘耀南家走訪。

广东陆河新丰村的新风景

在建中的新豐黨建法治科普文化廣場。

广东陆河新丰村的新风景

2016年12月,深圳市紀委副書記張波到新豐村走訪慰問貧困戶。

广东陆河新丰村的新风景

2018年10月,市紀委駐村扶貧隊長楊立在村委接待村民反映情況。

親過5個月大孩子的臉龐,楊立不能在家裡停留更長時間,就得趕回陸河去了。

這是2018年秋季的一天,一場強颱風即將登陸,廣東陸河的天氣悶熱無比,空氣中瀰漫著溼溼的味道,時逢週末,午飯後,楊立從陸河坐大巴4個小時回到深圳家中,兩個星期未見5個月大的孩子了,迫不及待地抱起孩子並幫他洗澡。6點鐘,正準備吃飯的時候,一個從新豐村打來的電話打破了他在家享受天倫之樂的計劃——楊立必須連夜趕回陸河新豐村,指導參與颱風防禦工作。

新豐村位於國家級貧困縣——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東面,是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地少山多,糧少人多,全村共有535戶,3200人,以傳統種養和外出打工為生,經濟收入微薄。

2016年起,深圳市紀委負責對這個村子對口幫扶,委派正科級紀檢監察員楊立脫產駐村,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長,開展為期三年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老村新貌:

路通了,燈亮了,村民的舞步跳起來了

“這個村姓丘,這個村姓範,山這邊的姓曾,還有下面的那個姓彭。”踩著草叢中的小路,扶著身邊的矮木爬上山坡,楊立指著遠處的房子一一介紹。

放眼望去,整個村子都建起獨立的兩三層房子,房頂上都裝著太陽能熱水器和不鏽鋼水塔。整潔的水泥路像一條條經脈,連接起房子和稻田,時不時有人騎著摩托車“突突突”地駛過。成片的稻田隨風拂動,三兩頭牛在陽光下悠閒地吃著草。

新豐村的東面是觀天嶂,海拔860米,為陸河最高峰,觀天嶂因“一山三寺”和美麗的自然風光而聞名。村莊與水唇鎮隔著榕江河上游,小河在靜靜流淌,部分河段修建起嶄新的木頭棧道。棧道旁平整的水泥路上豎立著兩排新建的路燈,掛在路燈上的紅色中國結一直蔓延到視野的盡頭,為村子添了一份特別的景緻。新豐村村委大樓門前的黨員公開承諾公示欄,楊立的承諾是:進百家門、聽百家言、知百家事、解百家困、暖百家心。

深圳市紀委對新豐村實行對口幫扶之前,新豐村裡的公共基礎設施十分薄弱。村子間連接的是一條條泥路,凹凸不平。一到下雨天,路面變得泥濘不堪,無論是行車還是步行都極為困難。

村民大多依靠種植和養殖業為生,沒有勞動能力的村民更加困難。

“村裡沒有路就修水泥路,晚上沒有燈就裝路燈,村民沒有文化娛樂活動就修建小公園......”針對新豐村的情況,楊立提出先完善村中的基礎設施建設。

此外,為了改善新豐村缺乏集體收入、村民收入偏低的情況,楊立又向深圳市紀委領導建議,投資幫助該村入股物業,發展種植和養殖產業,在根本上幫助村民脫貧,實現新豐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楊立的想法得到深圳市紀委領導的大力支持,深圳市紀委多方籌資近1000萬元,用於支持該村的扶貧工作。2016年12月,投入57萬元的新豐路燈工程完成;2017年1月,投入90萬元的新豐村道水泥硬底化工程完成;2017年12月,投入342萬元的新豐大橋完工……

如今,新豐村的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路通了,燈亮了,新房建了起來;村子裡每隔幾戶都設有分類垃圾回收桶,村道乾淨整潔。夜間的村子也變得亮堂起來,村民們走出家門,在田心廣場跳起了廣場舞。

救急解難:

“不拉他一把,這個家怕是要垮了”

“傾注多年心血的兒子走了,自己又一身病,還欠了一屁股債,不拉他一把,這個家怕是要垮了。”楊立談起本村貧困戶丘九筆時,也不禁為之嘆息。

新豐村全村3200人,其中貧困戶69戶232人,楊立走訪瞭解,為貧困戶提供針對性的幫扶政策。

丘九筆今年46歲,股骨頭壞死多年,因為家裡拿不出錢,遲遲沒有就醫。本就搖搖欲墜的家庭在2004年又突發變故,年僅4歲的兒子被診斷出白血病。

十幾年來,為了給兒子治病,丘九筆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還欠下親戚鄰里30多萬元債務。然而,多年的救治還是沒能挽救兒子的性命,去年3月,18歲的兒子仍不幸去世。

兒子的離世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中年喪子,重病纏身,還欠下鉅額的醫療債務,面對接踵而來的重創,倍受打擊的丘九筆一時感到心灰意冷。

楊立了解這些情況後,多次上門看望開導。為了治好丘九筆多年的殘疾,楊立第一時間向紀委申請了醫療補助8000元,發動社會捐款近萬元,在深圳市紀委領導的支持協調下,又向深圳市紅十字會、深圳市盛薈慈善基金會籌得13萬元善款,並聯系廣州軍區總醫院,為丘九筆實施了換骨手術。

2017年8月,丘九筆術後恢復健康,扔掉拄了幾十年的柺杖,並且能夠從事輕體力勞動。楊立還為他的妻子彭碧隧在本地找了份保潔員的工作,月工資2000元,一家人的生活逐漸步入了正軌。

丘九筆多次感慨,沒想到自己還能從一個殘疾人變回健康人。“我現在雖然沒了兒子,但我自己獲得了新生,我沒有理由消沉下去,我要對得起深圳人對我的幫助。”

在新豐村,但凡像丘九筆這樣的貧困戶,楊立都無數次登門造訪,跟他們嘮家常,像走親戚一樣,與他們培養感情,為他們排憂解難。

“貧窮的人看不到希望,比貧窮本身更可怕;要讓貧困的人精神上不孤獨、不絕望,比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楊立深有感觸地說。

扶貧先扶智:

從教育抓起,從娃娃“扶”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基於對總書記這一論述的深刻領會,楊立來到新豐村著手的第一個項目便是改造新豐小學。

2016年9月,深圳市紀委斥資15萬元,用於改善新豐小學的環境。新豐小學校園裡建起一條長長的文化長廊,德智體美的宣傳教育融入了校園;重建昏暗簡陋的衛生間,為學生打造更好的衛生環境。2017年3月,深圳市紀委又為新豐小學建造了第一個圖書館。

同時,楊立還給村裡的貧困學生申請教育補助。今年8歲的丘瑞雪是其中一名受助者。她是家裡的第二個孩子,家中還有一個13歲的姐姐和6歲的弟弟。

由於父親肢體二級殘疾,沒有勞動能力,而母親為了照顧小孩,只能長期在家務農,丘瑞雪一家的收入遠低於標準水平,是新豐村因病致貧的貧困戶。

楊立在瞭解到她家的情況後,幫助其申請了教育補助。現在的丘瑞雪不僅能免除上學的學費,每年還能獲得一筆生活費補助。

除此之外,對有勞動能力、願意外出務工的貧困戶,楊立為他們組織了電焊、裝潢等非農業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學得技能。培訓合格後,楊立還會幫助他們聯繫本地或外地相關企業,安排就業崗位,實現就業脫貧。而有意留在村裡發展種植業或養殖業的村民,亦能接受相關的知識培訓。

扶貧要扶“志”:

產業興起來,村民有奔頭

為了促進新豐村從根本上擺脫貧困,深圳市紀委想方設法,因地制宜幫助村裡發展產業。深圳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張子興多次主持召開市紀委常委會,研究對新豐村的幫扶工作,籌資扶貧資金上千萬元,併到村實地調研指導。2017年3月,深圳市紀委投資100萬元入股陸河縣新河工業園區,這些資金的投資不僅能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還能讓新豐村委每年有10%的穩定回報,用於新豐村發展集體經濟和貧困戶分紅。

同年4月,深圳市紀委又投入33萬元建立新豐村“靈芝·食用菌生產基地”,由村委牽頭創辦合作社,以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的方式,讓分散的土地、貧困戶、資金合抱成團,促進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在深圳的對口幫扶下,現在新豐村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村民生活水準也提高了,村民們的文化生活變得更豐富,以前整天打麻將的陋習也變少了,傍晚廣場會有人在那唱歌跳舞,村民從生活條件和思想都呈現脫貧的趨勢。”村委會委員溫冬香告訴記者。

紮根山村:

這裡,早已是他的另一個“家”

2年多的駐村日子,楊立已經熟悉這裡的每條鄉間小路,習慣這裡的泥土和芳草的氣味。2018年金秋的一天,早上九點的太陽已經火辣,正當楊立帶著記者一行人在路上走訪時,前方岔路口突然發生兩輛摩托車碰撞事故,沒等記者反應過來,楊立已快步走到事發地點,通知村幹部幫忙送受傷人員到衛生站包紮傷口,安慰雙方情緒,化解糾紛。這位深圳來的“村幹部”的現場處置,兩位村民心悅誠服。

78歲的村民丘耀南是新豐村裡極少數仍居住在瓦房的人家,瓦房在時光的洗禮下變得相當危險,廚房的泥磚牆已經倒塌,勉強用膠紙擋著,無暇打理的白色水管裸露在地面,屋前的地面長了一層薄薄的青苔,極易滑倒。

由於年事已高加上中風8年,喪失了勞動力的丘耀南無法承擔起建房子的巨大財務需求。獲悉他的情況後,楊立向深圳市紀委申請資助了五萬元建房資金,加上當地政府資助的三萬元和親戚朋友的幫助,如今丘耀南老人瓦房旁邊的空地上,已經打好了屬於他的新樓房的基礎。

一縷鄉情:

一碗擂茶,就是家鄉的味道

將茶葉、野生植物的嫩葉,比如大青葉、山梨葉、芝麻、大米等原料研磨後沖水和勻,倒在碗裡,再撒上花生、米花和糙米,這是客家擂茶最傳統的做法,具有香、甜、苦、甘等多種味道,別有一番韻味。

以前,村裡的年輕人多到廣州、深圳等地打工。新路未修建之前,從新豐村到深圳需要坐大巴顛簸七八個小時。由於交通不便,大部分人一年難得回家幾次,身居異地,最懷念的便是家鄉的擂茶。

丘義合聊起過去在深圳打工的經歷,苦笑著說,外出打工的村民一開始都不能適應城市的飲食作息,有時候工作到晚上10點才吃飯,“能喝上一碗熱乎乎的擂茶就是最大的幸福”。

如今村道修好了,高速通了,七八個小時的路程縮短成三四個小時,外出打工的村民可以一天來回,隨時都可以喝到家鄉的擂茶。

這麼多年過去了,新豐村愛喝擂茶的傳統卻從未改變。新豐村民熱愛喝擂茶,被委派進駐村子的楊立也入鄉隨俗,逐漸習慣了擂茶特殊的味道。

“楊隊長他們剛來的時候也喝不習慣,端著碗說這黑乎乎的咋喝啊,現在他也習慣和我們一樣,每天吃飯的時候都要喝一碗擂茶咧。”丘義合一邊笑,一邊用手比劃了一個碗的形狀。(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