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的《伯远帖》,笔墨意趣深远,被称为“十大行书”之一!

《伯远帖》只有四十七个字,这样一幅书法却被后人称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伯远帖》曾经北宋内府收藏,故著录于《宣和书谱》。明代董其昌曾收藏此帖,故帖上有董其昌题记:晋人真迹惟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宫时大令已罕,谓一纸可当右军五帖,况王珣书,视大令不尤难觏耶!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

王珣的《伯远帖》,笔墨意趣深远,被称为“十大行书”之一!

从董其昌的题跋可以看出此帖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此帖是王珣的真迹,也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因此,通过学习此帖可“直入晋室”。其用笔自然生动,特点鲜明,绝无描摹之痕。

整幅书法点画跳动,节奏明快。此帖的点画妙尽自然,意趣超逸。点法多为侧锋出之,似轻描淡写,全不经意,又恰到好处。

王珣的《伯远帖》,笔墨意趣深远,被称为“十大行书”之一!

《伯远帖》的章法没有大起大落的奇特变化,但为欣赏者带来和谐天成的自然美,字与字间是那么合理,得体而又巧妙,丝毫没有造作摆布的痕迹。

王珣的《伯远帖》,笔墨意趣深远,被称为“十大行书”之一!

虽然是一封信札,但是王珣的真情流露,结字没有造作之意。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典范之作,通篇用笔精熟,疏朗飘逸,从平和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洞窥到东晋一代的“尚韵”书风,那种追求完美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和当时的社会风尚是有密切关联的。

王珣的《伯远帖》,笔墨意趣深远,被称为“十大行书”之一!

大家都知道王羲之,也许对王珣有点陌生,王珣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出生在书法世家。所以对书法从小耳濡目染,对各种书体的力度把握到恰到好处,这样是目前发现晋朝王氏一族唯一的传世书法,所以后世对此帖也是格外珍惜。

王珣的《伯远帖》,笔墨意趣深远,被称为“十大行书”之一!

清高宗弘历把《伯远帖》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定为“三希帖”。他还在《伯远帖》上题跋褒扬,于空白处补绘树石。弘历还以“三希”为名,编刻大型法书丛帖,这就是著名的《三希堂法帖》。

《伯远帖》既是一件书意优美的书法短札,又是一篇精短的小品文,颇见晋人风韵。看来,董其昌评其“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还是中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