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杜甫有多憂?

盛唐詩人,不得意時,李白是拼命求醉,一醉解千愁;王維設法賦閒,閒來萬事空。而杜甫卻始終沒有尋覓到解脫的良方,常常是憂容解愁,愁雲又生,恰似不盡長江滾滾來。

詩聖杜甫有多憂?

憂從何來?憂於國勢。安祿山兵指長安,李唐王朝面臨著一場不可預測的危機。杜甫大聲疾呼: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杜甫的詩中,有流不完的淚,數不盡的哭,一場戰爭的勝負,都會令他百感交集,淚如雨下。那首被公認為平生第一首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他微笑之後的失聲痛哭。

詩聖杜甫有多憂?

憂從何來?憂於民生。數年的戰爭,將大唐華美的霓裳無情地挑落,露出衣衫襤褸的戰後殘局。杜甫一直在憂心如焚地觀察著。一面是朱門酒肉臭,一面是路有凍死骨,杜甫的目光由憂鬱漸漸變得冷峻起來。帶著深深的憂傷,他選擇了繼續出行,漂泊十年,寫下了一千多首感懷悲憤之作。這一次出行,堪稱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悲壯的出行,直到他後來病死舟中。

詩聖杜甫有多憂?

憂從何來?憂於貧病。杜甫除了滿腹詩書,幾乎身無長物,居無定所,顛沛流離,靠別人的救濟度日。當他從京城趕回奉先老家,迎接他的不是歡聲笑語,而是其子的啼哭呼號,他的幼子因飢餓而死。自責的眼淚,潸然淚下,作為一個父親,一代文宗,他竟無法使自己的一家衣食無憂,這怎能不使他心力交瘁?老竟多悲秋,在瑟瑟秋風中,他抱著多病之軀,登高遠眺,摸著一頭的白髮,回想起一生的艱難苦恨,一行濁淚,悄悄滴落在杯盞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