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主題郵局開張啦

大运河主题邮局开张啦

10月18日,北京又一大型文化郵局——大運河主題郵局正式對外營業。

大運河主題郵局的物理地址設立於北京市朝陽區雙井郵政支局。這裡毗鄰大運河通惠河段沿線的大通橋、慶豐閘、平津閘等遺址;兩岸文物古蹟和當代商業區交錯順列,絕佳展現了漕運的核心功能——為京城帶來持續800年的繁榮。

“我認為大運河主題郵局毗鄰的河道,是體驗大運河文化遺產價值和遺產地精神不可錯過的地段之一”。大運河主題郵局局長、長期致力於文化遺產傳播的人民日報海外版高級編輯齊欣,在郵局櫃檯反覆向聞訊而來的參觀者介紹道。

大运河主题邮局开张啦

大運河主題郵局還首倡了“文化郵遞員”理念

近年來,全國各類主題郵局已經達到270餘家。主題郵局依託中國郵政自身資源優勢,將傳統郵政服務與文化創意相結合,藉助社會熱點事件和地域特色,在創造良好社會與經濟效益的同時,進一步提升郵政百年品牌美譽度。

2005年12月15日,在大運河申遺工作啟動的前夜,羅哲文、鄭孝燮、朱炳仁(被稱為“運河三老”),向運河沿岸18位城市(區)發出了《關於加快京杭大運河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的信》。由此,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推動形成了持續九年、轟轟烈烈的大運河申遺熱潮。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為向“運河三老”及眾多奉獻者,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事業中所付出的艱苦努力致以敬意;同時,旨在弘揚大運河遺產地精神,中國郵政集團北京市朝陽區分公司特發行了1枚“大運河主題郵局成立紀念封”紀念封和1張紀念明信片,供廣大郵迷收藏。

大运河主题邮局开张啦

大運河主題郵局的啟動儀式上,也發佈了大運河主題郵局首日紀念封。

走進大運河主題郵局,可以看到展廳內展出了“運河三老”當時推動申遺工作的手跡原件和公眾參與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實物資料。這些資料全部是首次公開亮相,豐富了中國大運河申遺的部分歷史圖景和基本線索,吸引了眾人聚集在展櫃前佇足。“以前,大運河在我的印象中僅僅只是一個離我們很遠的符號,而且覺得很普通啊。現在才知道,現在我們看來平常的東西,實際上包含了前輩們的不懈努力,傳承和保護大運河文化,每一個市民義不容辭。”一位參觀者這樣表示。

大运河主题邮局开张啦

大運河主題郵局內展出的“運河三老”——羅哲文、鄭孝燮、朱炳仁為推動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珍貴手稿。

在資料手稿展櫃之側,還擺放著一新一老兩輛自行車,也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目光。其中一輛是中國郵政專門提供的當年投遞員騎行的專用郵車;另一輛則為文化遺產體驗者在大運河沿線勘探體驗線路使用的珍藏版自行車。大運河文化遺產傳播志願者,就是利用這樣的交通工具,一點點區勘察“大運河文化遺產小道”。

大运河主题邮局开张啦

大運河文化遺產傳播志願者使用的“大運河文化遺產小道”勘查工具,旁邊則是郵政投遞員曾經使用的郵政專用車輛。

鏈接

大運河遺產小道(The Grand Trek,簡稱“GT”),是以公眾為參與主體,將中國大運河及其沿岸文化遺產通過騎行、徒步的方式串聯起來的長距離文化遺產體驗線路。其北起北京白浮泉,沿大運河文化遺產範圍內的歷史路線,西可至洛陽(隋唐運河),東經山東南旺至杭州(京杭大運河),並繼續向南延伸至寧波(浙東運河)。全線經公眾踏勘貫通後將長逾3200千米,在歐亞大陸東部地區南北跨越十個緯度,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內容豐富的文化遺產體驗路線。大運河遺產小道的確立和規劃須符合3個基本原則:一、必須位於大運河文化遺產本體範圍之內或遵循歷史路線;二、強調連通,不提倡新建,不改變、破壞真實風貌;三、只能選用步行或騎行方法,體驗路線可供使用者通過導航系統定位。

大运河主题邮局开张啦

羅哲文在杭州的大運河遺產小道上騎行體驗

大运河主题邮局开张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