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區拱辰街道打造「田園社區」:增強居民歸屬感

房山区拱辰街道打造“田园社区”:增强居民归属感

新京報訊(記者 周依)街坊鄰居一起上親子課,老人孩子共學咖啡、茶藝,社區同齡人跟著“領讀者”參加讀書會……11月6日上午,房山區拱辰街道綠地花都苑社區的一座小樓裡聚滿了前來參加各類活動的居民。這是拱辰街道今年建設“田園社區”的項目之一。

自2016年起,拱辰街道從轄區內五個老舊社區改造入手試點,開始逐步推進“田園社區”建設。今年,在鞏固完善第一批建設成果基礎上,拱辰街道“田園社區”建設不再侷限於老舊小區,而是根據各類社區特色因地制宜,規劃定位為非公企業年輕社區、企業自建自管社區、回遷社區、央企社區等,打造不同風格的“都市田園”。

房山区拱辰街道打造“田园社区”:增强居民归属感

11月6日,房山綠地花都苑社區“綠地朋友圈”內,居民在“領讀者”帶領下開展讀書活動。 新京報記者 周依 攝

年輕社區建起線下“朋友圈”

如今,早出晚歸的年輕人將更多業餘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小家庭中,“門對門的陌生人”不在少數。經過改造提升的綠地花都苑社區,則為社區年輕人提供了一個線下“朋友圈”。

綠地花都苑社區黨支部書記宋超介紹,社區成立於2015年,3600名居民中青年及少兒佔85%。今年,街道根據綠地社區年輕化、非公企業社區的特點,利用居委會的一處閒置用房打造了“綠地朋友圈”社區活動中心,設置田園休閒圈、親子互動圈、創業交流圈等多個功能區,開設年輕居民偏好的親子、陶藝、創業培訓等課程,為居民交流活動提供平臺。

記者在現場看到,中心一層設有讀書屋、茶藝室、非遺文化長廊等區域,二層的“青年匯”規模更大,設有放映室、講座教室、瑜伽室、閱讀區、健身區等活動場地。居民王阿姨告訴記者,平時參加活動的老人孩子較多,但一到週末,這裡就擠滿了年輕人。一位前來“上課”的企業員工說,自己公司離這裡很近,經常組織員工來這裡參加創業交流活動。

房山区拱辰街道打造“田园社区”:增强居民归属感

“綠地朋友圈”活動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非遺文化長廊展出的工藝品。 新京報記者 周依 攝

閒置綠地打造文化休閒廣場

拱辰街道對央企社區的改造,則把重點放在了社區功能補充上。今年,拱辰街道對送變電社區進行了改造再提升工程,決定將其打造成既結合百年央企文化、又具現代都市與自然和諧的宜居環境、還能為居民提供更多便民服務功能的社區。

據拱辰街道宣傳部部長楊琳介紹,送變電社區內原有一處老舊的休閒公園,綠化覆蓋率低,地面凹凸不平,局部設施陳舊老化,已不能滿足居民的健身娛樂需求。如今,街道將健身公園打造成為黨建主題廣場,鋪平地面1600平方米,整體綠化用地800平方米,拆除公園原有舊柵欄,新建了40平方米的文化長廊,規範了健身設施場所,並增添了體現送變電央企文化的休閒座椅。此外街道還在提升後的社區公園內設置了閱覽圖書櫃、漂流書屋等,為居民提供休閒文化服務。

老舊社區修建居民“自留地”

針對老舊社區,今年,街道也對社區內部環境和功能進行了補充完善。在2017年改造完成北關東路社區28號院後,街道再次對社區26號院開展田園社區改造工程。

北關東路社區居委會主任史淑英說,改造前26號院私搭亂建嚴重,居民自發在花壇裡種樹,還挖了一人多深的“菜窖”,不美觀更不安全。如今,社區搭建了一條適合居民休閒散步的木質長廊,一旁栽種了紫藤、葡萄等40餘株,居民可以在長廊下栽種瓜果蔬菜。

除此之外,街道還在26號院內設計了80餘㎡的微型兒童遊樂園,為居民購置5套健身器材,今年新安裝的智能抬杆門禁、規劃的34個停車位也為居民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之前我們樓下可以用‘髒亂差’來形容,現在美觀多了,我們有了休閒的地方,也可以種些東西打發時間。”今年60歲的26號院居民喬鐵說,自己種的絲瓜、倭瓜等蔬菜“豐收”後會拿去分給街坊,大家的交流也更多了。

房山区拱辰街道打造“田园社区”:增强居民归属感

北關東路社區26號院內新建的木質長廊旁,居民栽種了絲瓜等農作物。 新京報記者 周依 攝

新京報記者 周依 編輯 呂銀玲 校對 郭利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