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积极向善”舆论,让好人做好事现象蔚然成风

倡导“积极向善”舆论,让好人做好事现象蔚然成风

核心提示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大二学生韩宝鑫,在上海街头见一名中年男子倒地不醒,很多市民怕讹诈不敢上前,他毫不犹豫站了出来,通过心肺复苏,使该男子苏醒过来得到及时救治,学校获悉后,对韩宝鑫进行表彰,并全额免除剩余两年学费和住宿费。(见10月27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倡导“积极向善”舆论,让好人做好事现象蔚然成风

近几年,由于救人被讹诈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很多人因为怕被讹诈,即使遇到在意外情况下需要紧急帮助的人,也是绕道而走,即使对生命垂危的老人,也是放任不良后果的发生——帮人一把反而惹祸上身,何必节外生枝徒生烦恼?

有人把近几年来“讹人”事件进行了盘点,其中江西摔倒老人讹人事件颇具代表性:江西上饶某中学三位学生,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扶起,结果三学生反而指责“把老人拐杖踢倒”导致自己摔跤,索要10万元住院治疗!3名学生报警。幸好监控还清白。诸如此类的新闻爆出,满屏占据网络空间,就会让人们对公德失望,消解了民众凝聚力,让匮乏同情心的社会渐化为一片散沙。

倡导“积极向善”舆论,让好人做好事现象蔚然成风

在一片“老人讹人”的质疑声中,一位77岁的江西老人被一辆小车撞倒,老人从地上爬起来说“我不讹司机,我家四个儿子都有车,知道开车的难处,我不讹你们的冤枉钱”。不仅如此,老人拒绝跟随救护车去医院,也拒绝了司机赔偿。此类新闻在报端也屡见不鲜,但在流传速度较快的微信朋友圈等网络载体鲜有转载。这说明一个问题:“好事沉泥沙,坏事传千里”的习惯性负传播容易成抹黑社会风气的排泄口。

这时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正能量舆论来缓解焦虑,引导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老人钻进车轮下讹人的现象极少见也并非常态:在农村生活的老人钻车轮讹不到钱,在城市生活的老人不缺衣少食,没必要冒着被车碾死的高风险搞几千块钱的讹诈。

假如一个社会把“明哲保身”奉为圭臬,这个社会就显得病态,把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人割裂开来,个体就会显得愈加脆弱。坐视“同类”处在危机之中置若罔闻,也是对自身间接的戕害。

倡导“积极向善”舆论,让好人做好事现象蔚然成风

如韩宝鑫勇于救人事件的本质,昭示的不仅仅是一种向善的精神,也是整体社会人对自身“肌体”发出求救信号后的一种自疗自治功能,只有具备了这种功能,社会肌体才会时时处于自愈的健康状态。倘若社会生病了,作为组成社会的个体又如何能够健康?

发现一个好人,就要赞美一个好人;发现一件好事,就要传讲一件好事,甚至不排除物质鼓励。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的这一举措不仅是对韩宝鑫同学救死扶伤行动的表彰,也是对助人为乐精神的一种倡导。

全社会就是要营造让善和美得到弘扬、好人会得到好报的氛围,让助人行善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当“好人有好报”成为民众做人的信仰后,这种信仰,就会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人们心中,通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向善力。

只有倡导“积极向善”的舆论多了,在正能量的推动下,好人做好事就会蔚然成风,整个社会就会抛弃尖刻、暴戾,变得温和、善意,越来越和谐。

倡导“积极向善”舆论,让好人做好事现象蔚然成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