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民企製造企業,近幾年遇到了很大挑戰,甚至談實業色變,大家怎麼看?

峰兒322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實體經濟和民營製造業遇到很大挑戰是事實,今天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實體經濟難做跟電商有沒有關係?

雖然大家都在說實體經濟,但是真正的實體經濟代表那些?相信很多人都沒有一個概念,簡單來說大家把實體經濟給狹義化了,判斷標準就是有實體經營場所為主的經濟就叫實體經濟。比如:服裝店、便利店、餐飲店等等。那麼電商算不算實體經濟?按照我的理解也算是的,因為畢竟電商也是有經營場所(只不過經營場所在網上,但是辦公場所總是要有的對吧)。但是估計很多人把電商作為虛擬經濟來看待,那麼我今天就簡單談談區分。

對於大多數生產廠家來說過去的經營模式是:出廠——總經銷商——分銷商——代理門店——消費者;如今互聯網出來後變成,出廠——電商——消費者。中間省略了至少2個環節,自然網上很多東西就比實體店的便宜了。

所以個人覺得很多人把電商作為實體經濟難做的一個原因,其實個人是不敢苟同的,這種模式的成功只能說明過去我的的市場渠道是有問題的。而且電商對於一些行業的衝擊是有限的,最大的就是:服裝、食品、電子產品等,不過說到底對於製造廠商來說衝擊不大(畢竟廠商最後的產品都賣給消費者了,只是渠道商利益受損)。

製造業難做的原因在哪?

第一、消費群體沒錢了,簡單來說就購買力不足。這個是市場問題,企業產品賣出去自然生意就會受到影響,而如今很多人的消費水平確實很有問題。有個數據顯示現在只有50%的人月純收入(扣除房貸、車貸等)達到2000元,說明了什麼問題,有很多人沒有錢去消費。

第二、生產成本提升。主要體現在房租、水電費、人員工資、設備更新等方面,一個製造企業最大的成本就是在人員工資這塊,但是面臨著不斷提高的勞動力成本很多企業不堪重負是必然。

第三、不掙錢或者融資難。有個數據顯示,我國3000多家上市企業中有大約95%或多或少參與過房地產投資,說明了什麼?過去很多年真正做企業的不掙錢,不得不把資金投入到房市上了,這才是助長我國很多城市房價上漲的根本。自然一些想做實體的企業自然沒有錢來進行產品研發和生產了。

困難是暫時的,沒必要那麼誇張

第一、互聯網對於線下的衝擊基本已經到了後期,很多互聯網企業要做線下體驗店就是例子,比如:小米之家、京東便利店等等,畢竟一個沒有體驗的購物是不完美的。

第二、實體經濟已經開始回過味了,開始利用互聯網。

尤其是以服裝店、便利店、餐飲店、工作室為主的這些小實體,都已經轉變了經營模式,不再以地段為王了。因為他們發現可以利用互聯網手段來彌補地段不好而錯失的客流量。

第三、資本的口子已經開始向製造業準確輸送。不論是央媽還是其他商業銀行都在積極為製造業創造更好的融資環境,包括上面講的過去上市企業參與房地產的情況,已經很多地方明確了禁止企業購買房產。雖然說很多政策來的晚了點,不得不說現在亡羊補牢還來得及。

綜上,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問題,而且互聯網給我們經濟的衝擊是世界上任何國家沒有經驗的,我們也是在摸索中前進,發展中解決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原創不易喜歡就點贊、關注、轉評吧。


勇哥雜談壹貳叄


實體經濟的挑戰主要有二:一是市場,二是資金。

表面上看,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有衝擊,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幫忙也是巨大的。再之,時代正往更效率的通與聯發展,虛擬經濟正以勢不可擋之勢融入我們的生活,如果實體經濟遇到重大挑戰,而去怪罪虛擬經濟的存在及發展,不客觀,不理性,也不夠寬容。

首先講市場。

中國經濟在不斷向前,生產力的不斷提升是有目共睹的,生產力的提升意味生產能力的提升。這些年,產能過剩,以及供給側改革,大家應當都有耳聞。產能過剩,意味著供給與需求失去了平衡,意味著產品可能賣不出去。沒有訂單,或是產品在市場銷量不振,這對實體經濟才是最要命的事。

產能過剩的情況在比較多的領域都有存在,對於企業而言,實際表現就是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了,東西難賣,價格難穩。市場暢通才能正常運轉,市場不暢就有危機存在的可能,實體經濟對市場的把握能力弱了,這才是最重大的挑戰。

其次講資金。

一般市場不夠通暢的時候,也意味著企業的現金流比較有限,這時候需要正常運轉或產品創新,就需要有資金來源。融資對於大企業來講,即使整體市場環境不振,但起碼自身的實力在那裡,容易度過難關。而中小企業想融資就太難了,這個“難”體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銀行並不喜歡雪中送碳,對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加上一些企業因發展困難,本身信用就存在汙點,就在銀行那兒掛了號了;其二,民間融資也很貴,應當10%左右的年息是有及格線。

當然,實體經濟所遇到困難是多重的,除了市場與融資的因素外,還有稅負高與房價高等問題,這裡就不展開分析了。

也許,挺住,意味著一切。這話是里爾克說的。


波士財經


我45歲,是做實體研發製造智能設備,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整十年,產品已銷往47個國家。但廠租,人工,稅收,社保,從業人員敬業差,壓得越來越難受,真想結束過小日子。因為愛工作,愛企業,捨不得。


用戶9697127092182


關於民營製造企業現在環境,我有些觀點想表達一下。

在目前經濟大環境下,民營製造企業可謂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特別是傳統制造企業,為什麼這樣說呢



1.中國工業基礎的落後。

越是傳統機械利潤率越低,走入死循環:沒有錢-吸引不了人才-搞不了研發、提高不了管理水平-沒有研發實力-不得不參與同質化競爭-利潤率低-付不起工資-吸引不到好人才。(這一點的分析可以詳見我的文章分析)

2.製造企業,投入高,回報少,沒有外來資金。

和現在的互聯網it行業相比差距太大,民間各種資金全部匯入互聯網企業,製造業沒有資金的湧入無法發展,陷入死循環。

3.實體經濟慘淡

目前而言實體經濟慘淡,中美貿易僵持,國家政策肯定保國企央企,很多訂單,項目強制性得交給國營進行製造,只有這樣才能將製造業國營企業保護下來。很多沒有政府背景的民營製造業肯定是相當的慘淡。



4.沒有好待遇就沒有勞動積極性

利潤率低,發不起錢,沒優秀人才,從業者沒有積極性,每天除了想著如何逃離這個行業就是想著如何混時間拿工資,這些都會導致這個行業的萎靡。



要說如何發展,我認為要等到人工智能落地。當人工智能產業落地製造業時,隨著其他行業(房地產,it互聯網,人工智能理論研究)暴利期逐漸走向終結,人工智能產業的落地,資本力量越來越多地切入到製造業中來。他們購買一些市場地位良好,技術和管理方面有缺陷的傳統企業,然後把這些企業重組,安插好的領導層,提高企業水平。由資本的介入實現製造業升級,只有這樣製造民營企業才會得到升級。


機械重生記


我突然發現一個問題,企業家為什麼不肯和技術員工,工人分享成功達成風險共擔,是因為國內企業家都是通過變賣家當親戚朋友東拼西湊借錢弄來的啟動資金,自己一個人嘔心瀝血創的那點家當,人的本性是有私心的,人付出那麼大代價弄出來的成就絕對是不可能和他人分享的,不僅中國,西方,美國都是這樣,那些所謂的家族企業,財團不正式這樣麼,我的疑問是中國有多少企業是通過國家無息貸款,大學生創業基金這類資本支持而成就的企業,這些企業把成果分享給技術工人,員工的概率會大很多,如果沒有這樣的企業,那麼其實這個經濟上的問題還挺複雜的,你不能要求一個企業家把拿自己身家性命創出來的東西和人家分享,這也是問題所在,理念相悖的後果就是惡性循環,員工沒有積極性,企業主急於變現資本,總得而言,風投的進入有一定的緩解,然而銀行這一塊走的路還有很長,除了硬塞給國有企業貸款,能做的還有很多


李流比


我認為小本生意一樣可以賺大錢。猶太人說要做女人和兒童的生意。化妝品行業永遠是朝陽行業。我是山東日照莒縣的農民,我2015年投了2萬元,開始製作售賣香水和精油。會做香水就會做汽車香水、掛衣櫥裡的香囊,人用香水,寫字樓裡的冷火香薰。寵物香水等等不一一列舉。會做各種復配精油功能性精油 ,如美白、去皺、卵巢護理,祛痘,不一一列舉還有很多。今年賺了30萬元。不用開店,不用設備,最主要是好賣。網上最好買的就是快消品。線下也可以賣化妝品批發市場,汽車裝飾批發市場及店,旅遊景點。一支5元的香水成本就是幾毛錢擺地攤一天也能賺幾百元。有不嫌棄小生意的,我可以教你們製作技術。關注私信我瞭解更多細節。農村的人不說假話。


A心情香水


實體經濟在08年前20多年裡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經濟也從最早的低端產業、中端產業,向現在的中高端產業,甚至是高端產業、現代製造業過渡。

曾經那種實業賺錢容易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如果還把思維停留在以前這種靠人口紅利、破壞環境、質量一般的低效方式發展觀念中,那麼根本就沒有出路,更會越走越窄。


實體經濟都應該是越來越難做才是跟上了時代的腳步,未來只有靠工匠精神、科技創新、引領市場才可以持續高速發展。

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我國經濟還處在中端產業發展階段,在那個時候我們的競爭對手就是如印度、馬來西亞、越南、巴西等發展中國家。

我們不僅具有勤勞聰慧的勞動力,還有資金優勢、成本優勢、環境優勢、貿易優勢、臨摹能力等中端產業綜合實力。實體經濟成了香餑餑,民營企業更是發展迅猛。

今天的實業靠什麼?私有經濟如何才能發展壯大?

金融危機以來,尤其是4萬億投資以後,以政府投資、基礎建設、國有企業為拉動經濟成為主力軍。

在環境要求提高、房地產持續上漲、工資成本飛漲的情況下,民營企業、私有經濟突然就失去的以往的競爭優勢。

一些沒有瞄準市場、技術投入薄弱、產業鏈低下、競爭力弱的企業很快就墜入深淵,甚至走向倒閉。

只有實力雄厚、敢於拼搏、市場對路,又處於產業鏈中高端市場的私有企業順利度過難關。

未來私有經濟的發展道路還是十分艱難,尤其是中低端市場的實體經濟。要不更加註重工匠精神的核心產業,讓產品更加精益求精,提升品質,提高附加值。要不就是通過科技創新、技術投入、人才引進,走產業的中高端,引領著產業的發展,才有出路。


鞅論財經


民營中小微企業吸納中國80%就業人口,如果沒了民營企業,中國80%的人要去吃救濟。

80%的人將還不起房貸,車貸,信用卡,養不起自己,都要去睡公園。

那將影響中國80%的家庭,重新返貧,上山下鄉開荒種地,養雞養鴨養豬,過自給自足的生活。

可夢想是殘酷的,土地是國有的,你想自給自足都不行,你付不起土地使用費。

所以要善待民營企業。


心有遠芳


不能簡單地就說實體經濟不好搞了。虛擬經濟以後也不是那麼隨便賺錢了,再想產生讓全社會眼紅、坐不住的效益怕是也很難。這幾年就是因為虛擬經濟瘋狂生長在社會信用、金融風險、經濟泡沫、實體經濟融資難度加大等等方面造成很壞的影響。從新聞上可以看出,國家這幾年會將更加規範虛擬經濟的發展,促使虛擬經濟在推進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應有作用。

當全社會指望虛擬經濟掙快錢的思維和精力都回潮到實體經濟時,恰恰是實體經濟自身進行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

實體經濟是立國之本,任何時代都不可能放鬆實體經濟發展。十九大以後,我國尤其重視實體經濟,下力氣"正本清源"。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方向進行轉型升級。在轉型換擋期,實體經濟因技術升級、工藝轉換、人員配備、設備投入等諸多方面而造成經營的艱難期。這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必須經歷的階段。相信經過這個時期的儲備優化後,我國實體經濟仍會迎來美好的明天。對民營製造業來講,可能會多需要一段時間,對服務業和農業來講,也許就一兩年後就迎來了很好的發展期。


Ukola瞭望哨


這還是因為這些年房價漲得太高,而民營企業的資金並沒有落實到位,很多都空轉到金融業和房地產業中造成的結果

這就讓民營企業過得非常的艱難,而且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不通暢,這些錢並沒有讓民營企業獲益

房價的高漲讓資金更容易流向房地產行業,銀行貸款多流向那裡,而對於民營企業來說,銀行放款就十分苛刻,融資成本很高,是國企的兩倍左右

更何況對民營企業的放款也有門檻,民營企業很難得到緩慢的放款,而且他們要付出更高的利率,這是他們從通過借貸來融資非常困難

那麼我們不說間接融資就說直接融資,把中國的直接融資市場十分的不完善,想要得到直接融資的大額部分,那就得上市通過股市來進行直接融資,但是中國的股市這幾年跌的又很厲害,這就導致民營企業融資很困難

而直接融資比較興旺發達的創投行業,在一級市場比較熱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創業公司能夠得到創意夜的天使基金和幾輪融資迅速發展起來的,在這個領域的民營企業當然發展很快,這也就是為什麼傳統的民營企業發展相對較慢,而新興的民營企業發展較快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