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點名,《人民日報》發聲,注水劇遭觀衆抵制!

《武媚娘傳奇》96集、《新水滸傳》86集、《隋唐英雄》120集、《那年花開月正圓》74集、《九州·海上牧雲記》75集、《羋月傳》81集、《娘道》76集、《延禧攻略》70集、《如懿傳》87集、《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70集……

電視劇注水,起始於2010年,瘋狂於2013年,然後一路“傳承”,成了整個行業默認的行規……

眾所周知,注水豬肉算犯法,那注水劇集呢?

最近,廣電總局高偉通過《人民日報》發聲——用高品質創作擠乾電視劇"水分"!

廣電總局點名,《人民日報》發聲,注水劇遭觀眾抵制!

“注水劇”成默認行規,央視都不能倖免,廣電總局都無可奈何?

其實早在2009年,廣電總局就曾下達“瘦身令”,要求電視劇集數一般不超過30集,但收效甚微。製播雙方為了最大程度追求商業利潤,基本上都按照“劇集越長越賺錢”的指導思想對電視劇進行“注水”處理!

過去幾年,央視一套播出的劇目一般不超過40集。原定超過40集的劇,播出前通常都得剪成30多集。但2017年,央視公佈,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的劇目將不限集數。

面對“注水劇”行規,連央視都不能倖免,畢竟,對於“按集論價”的電視劇行業來說,如果只能賣30集,會讓很多製片公司肉疼。

廣電總局點名,《人民日報》發聲,注水劇遭觀眾抵制!

現在,“注水劇”被廣電總局高偉再一次點名,並通過官方媒體《人民日報》發聲。

廣電總局高偉指出,

電視劇的“注水”主要有思想、內容和製作等類型。

思想“注水”導致作品價值缺失、善惡不辨、格調不高、低級趣味,只考慮經濟效益,不關心社會效益;

內容“注水”體現為故事拖沓、節奏變慢,粗製濫造、虎頭蛇尾,本應是節奏流暢的故事,卻硬生生被“湊集數”拖垮;

製作“注水”則多表現為工業機械化生產,拼湊劇情等,如一些五六十集的電視劇四五個月便“破繭早產”。

如何“拉長”一部劇?網絡大電影(ID:wxs360)瞭解到,按照正常劇情節奏,一集設置2-3個大沖突,4-6個小衝突。但為了“拉長”劇集,很多製作公司一集只保留1個衝突甚至多集1個衝突。對製作方來說,每拉長一集就能多賣一集的錢,對於電視臺來說,多一集就能多賣一集廣告!

在廣電總局高偉看來,“按集論價”催生注水劇集,但“丟質保量”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則完全是不尊重觀眾!

判定一部電視劇是否“注水”,不應只依據集數多寡!

在廣電總局高偉看來,要根據藝術創作規律,讓作品篇幅服從敘事需要,由內容情節發展支配,不宜拘泥於篇幅。

也就是說,判定一部電視劇是否“注水”,不應只依據集數多寡!《甄嬛傳》76集觀眾都嫌短,因為每集都是經典。

事實上,電視劇的長篇大作更能幫助觀眾培養收視預期,形成追劇效應,以利於廣告招商、時段開發和品牌營銷等。但如果作品質量堪憂、粗製濫造,靠注水、加集數的投機取巧註定不會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