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彩色屋頂

通常是用五顏六色的玻璃來營造成視覺印象的,

可你見過在黑黑的黛瓦上面,

用了各種植物素材,從而形成天然的色彩嗎?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如果你還沒見過,

秋季,可以去江西婺源篁嶺古村看看。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篁嶺曬秋,名聞天下。

曬秋,其實就是一幅彩色屋頂的風景畫。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婺源,

位於江西省的東北部,贛浙皖三省交匯處。

而篁嶺古村,又處在婺源東北部的石耳山脈中,

隸屬於婺源縣的江灣鎮。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在婺源地區,

許多文化習俗,都跟安徽相同,

因為從前,婺源屬於安徽地區管轄,

現在則歸於江西省。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篁嶺是一個有著近六百年曆史的小山村,村子就坐落於一座不到五百米的山上。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據說以前這座山

曾出產過一種在古徽州地區很有名氣的“篁竹”,

竹子的葉片呈方形,

用這種竹子編織出來的器皿,十分堅固耐用。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在篁嶺朝南的山坡上,建有百餘棟民宅,

這些民宅是清一色的徽州建築特色,白牆黛瓦。

因為山間缺少土地,

大部分村民家中是沒有院子,也沒有曬樓或陽臺。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村民們在幾百年前,

就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創造出了生活的傳奇。

那就是家家戶戶的樓頂,

或者窗臺前,都會伸出一排長長的木杆,

這些木杆就是用來晾曬的支架。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六百年來,

篁嶺的村民沿襲了這種“借天”的晾曬方式,

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從而形成今天人們看到的篁嶺曬秋。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曬秋”,

從字面上來看,

當然是指在秋季的時候晾曬,

其實在篁嶺古村,

因為生活的需要,一年四季都有晾曬的景觀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只不過在秋季,晾曬的品種多一些,色彩更加豐富一些。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秋天的時候,篁嶺古村的農作物豐收了。

這段時間,收穫來的農作物,

需要晾曬乾了收藏起來,

以備冬季或來年時候的食用。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當地人愛吃辣,

於是紅紅的辣椒就是個曬秋的主角,

辣椒曬乾後,能吃上一整年。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當然黃黃的稻穀、玉米、南瓜、紅薯等,

也是曬秋的主題,

村頭的柿子熟了,

摘下來曬成柿子幹,能成為一道甜點。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所以你要是在這個時候去篁嶺,只要是晴好的日子。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古村裡百餘棟房屋的屋頂、窗臺外,

便是一長溜的木杆,

木杆上面是一排排竹匾,

裡面盛滿了各種顏色的農作物。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每天清晨的時候,

有曬秋大媽負責拿出來晾曬;

而到了傍晚時分,

大媽們又忙碌地收拾竹匾,

以免被夜晚山間的露水浸溼,日復一日。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站在篁嶺古村的制高點眺望村落,

曬秋儼然就是一幅畫,

那屋頂上的色彩,是任何畫筆都難以描繪出來的。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藍天和青山,是這幅畫的遠景,

而古村,便成了畫面上的配角,

主角是黑色屋頂上的五顏六色的曬匾。

那豐富的色彩,看一眼就能讓人心醉。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曾有這樣的說法,

當年發現這座偏僻的小山村的,

是一些跑來山裡寫生的畫家。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在沒到篁嶺之前,

他們還從未看到過這樣屋頂上的藝術。

其實,在整個婺源地區,

好多鄉村裡或多或少都見到這樣的曬秋場面,

只不過篁嶺是其中最具典型性的。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這份典型,

便是篁嶺古村的民宅,

集中分佈在朝南的向陽山坡上,

古村沿山勢而建,從上到下,均是高低錯落的民宅。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這樣集中的民宅,集中的曬秋,

自然是任何地方無法媲美的。

幾棟老宅的曬秋不是美景,

成排成片的曬秋,才算得上是一道風景。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這樣一種淳樸自然的晾曬場面,

被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篁嶺曬秋。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其實,

我更認為它是一種屋頂上的藝術,

是一種當地人獨創的自然美學。

如果你有機會,

一定要去篁嶺看看這樣的彩色屋頂。


國內最具色彩感的屋頂,就在一個小山村!


中國攝影師協會理事、《中國攝影師》雜誌旅遊地理欄目專欄作者、無錫市藝術攝影學會理事、新浪自媒體簽約作者、螞蜂窩攻略作者、2016年新浪旅遊新晉十大紅人,2016年克勞銳自媒體價值排行榜旅遊領域第9名,2016年搜狐旅遊最具影響力的作者,2017年XING MEDIA年度最佳自媒體人,2017年新浪江蘇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