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就要來了!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通訊員 王偉童

記者5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獲悉,我國已啟動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預研工作,目前關鍵技術已取得階段性成功。該火箭將在6日開幕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首次亮相。

喜訊!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就要來了!

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是根據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規劃,為發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而全新研製。據一院長征七號系列運載火箭總指揮王小軍介紹,該火箭按照載人飛行的最高安全標準設計,火箭未來可用於載人月球探測,將快速推動我國運載火箭技術和進出空間能力的重大提升和跨越。在更遠的將來還可以和重型運載火箭組合使用,建立月球基地,實現月球可持續開發利用。

一院運載火箭專家胡曉軍在航天科技集團近日舉行的通氣會上透露,新一代載人火箭直徑5米、全長約90米、起飛重量約2000噸,可以將25噸有效載荷直接送入奔月軌道,或者將70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同時其採用多臺發動機並聯佈局,可以實現垂直起降重複使用。

“三高三新”六大特點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具有高效率、高可靠、高安全以及新材料、新結構、新模式的‘三高三新’特點。”胡曉軍說。

喜訊!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就要來了!

中國新一代載人火箭

胡曉軍介紹,該火箭採用新設計方法和系統設計方案,通過綜合優化實現運載效率較現有火箭提高10%至30%;繼承現有火箭成熟的發動機技術以及冗餘技術,採用基於故障設計的發動機冗餘和控制重構技術,提高系統固有可靠性;逃逸姿態控制由無控改進為閉環控制,逃逸模式簡化為一種,提高航天員的安全性。實現推進劑加註洩出無人值守,提高操作安全性。

同時,該火箭採用與液氧相容的複合材料冷氦增壓氣瓶、複合材料殼段、高性能鋁合金等先進材料,降低結構重量;採用貯箱後底與機架一體化設計、箱底傳力設計、5米大直徑低溫共底貯箱、大直徑橫向分離級間段等新結構形式,大幅提升全箭結構效率;採用一體化電氣系統,應用綜合電子、部段級自主測試技術,提高集成化水平,簡化測試操作。

預計2019年完成關鍵技術攻關

2016年,一院按照立足成熟技術、確保安全可靠,能力上臺階、技術上水平的發展要求,對標世界一流運載火箭,啟動了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方案論證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多輪方案對比分析,正在開展關鍵技術深化論證。

喜訊!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就要來了!

中國新一代載人火箭

胡曉軍說,研製團隊已經攻克泵後襬發動機、高壓補燃發動機低壓起動、固體發動機推力調節、新型無毒姿態控制發動機溫起動、輕質伺服機構等多項關鍵技術,目前正在開展大直徑低溫共底貯箱、超低溫複合材料氣瓶、千噸級輕質箭體結構等原理樣機的研製生產,預計2019年完成關鍵技術攻關。

記者瞭解到,近期該火箭已完成新型泵後襬高壓補燃發動機、固體可調推力姿控發動機、新型無毒姿控發動機的點火試車。胡曉軍介紹,後續一院將根據載人航天高可靠高安全的技術要求,按照“充分試驗、逐步驗證”發展思路,先後開展逃逸飛行驗證、芯一級飛行演示驗證、兩級狀態飛行演示驗證、全箭飛行驗證等工作,確保載人火箭安全可靠,載人飛行萬無一失。

將推動我國航天強國建設進程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研製,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航天強國建設進程。”胡曉軍說。

喜訊!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就要來了!

中國新一代載人火箭

胡曉軍表示,首先,該火箭將採用模塊化組合,形成一個系列,兩種構型;基於故障設計,實現動力冗餘與控制重構、逃逸閉環控制、推進劑無毒無汙染、加註洩出無人值守,滿足我國載人火箭高可靠高安全要求。第二,該火箭最大程度發揮了我國現有運載火箭研製能力體系,通過充分利用現有模塊、優化組合,其運載效率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將大幅提升我國進出空間的能力。同時,該火箭瞄準國際先進技術趨勢,採用飛行在線規劃控制、固體可調推力發動機、無毒姿控發動機為代表的新技術,使用輕質高強鋁合金、低溫複合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並應用3D打印、大直徑箱底整體成形等新工藝,推動了技術的更新換代。

此外,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打破傳統研製模式,採用一體化協同設計、數字虛擬試驗等先進研製手段,通過集成演示試驗部分替代傳統複雜的單項試驗,可大幅縮短研製週期、提升研製效率,推動研製模式創新。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