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从源头改善混编混岗问题,部分可以转为公务员?

机构整改对于公务员而言,不少人面临着单位的整合和岗位的调换,事业编制人员当然也想借此机会转为公务员。那么,到底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转公务员?

首先是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人员。已经参公的,无论单位是否转行政,继续保留参公待遇,身份不变。未参公的,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分流安置,部分人员随职能划转通过过渡考试转为公务员.

接下来是大众向的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本轮机构改革,就事业单位而言,主要是解决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管办不离的问题,动手术主要集中在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受冲击不大。既没有机会转行政,绝大部分也不会转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事业单位从源头改善混编混岗问题,部分可以转为公务员?

混编混岗人员。在行政机构,部分单位因为职能不清、权责混淆,存在一定程度的混编混岗现象,一直以来,国家都在清理,但截至目前,或多或少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本轮机构改革,这部分人除极少数随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可以有机会转行政外,其余人员的身份基本上会保持现状不变。

借调人员。在行政机关,有不少的跟班学习和借调人员,他们大多来自二层机构,身份是事业编,领的是事业编制待遇,人实际上在机关帮忙工作。这部分人在本轮机构改革中,也没什么机会转行政。未来,除极少数人通过调任实现身份转换外,其余人员只能是哪里来哪里去,不会有任何改变。

除了上述事业单位编制转换公务员外,转企后的事业单位承担什么职能?

事业单位和企业两者从本质区别来说:

事业单位,是指承担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研等基础公益服务的事业机构。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支持和保障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其所提供的服务不能或者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其宗旨和业务范围、服务规范由国家确定。

企业,是指从事以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以营利为目的,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公益服务范围,可以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企业有国企、央企和私营企业,管理方式、经营范围各不相同。

事业单位从源头改善混编混岗问题,部分可以转为公务员?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完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将全部撤销机构,改制为企业,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完全参与市场自由竞争。自收自支类事业编制也全部撤销,今后将不再存在此类编制类型。事业单位中使用自收自支编制的正式职工和退役军人,会进行分流,妥善安置到其他事业单位;合同管理人员将推向社会,自主择业。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整理改革已成为当今热门话题。也是当下热门的职业之一,成为众多求职者争抢的香饽饽,不仅工作体面、安稳舒适、福利待遇好,还备受长辈们的青睐,有很多时间陪伴家人,被称为铁饭碗,在工作中不犯大的错误,就不用面临失业的风险,可以干一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