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說紛紜》三十五期|如何看待愛奇藝關閉前台播放量?

《眾說紛紜》

關注財經資訊,探討金融知識。

《眾說紛紜》是由青鳥金融學院推出的有獎研討活動。本活動以分享財經資訊、推動金融學習、促進群眾交流為本心,通過每日的金融財經類話題,讓大家發表自己對於此類事件的想法和見解,從而在愉悅的氛圍裡輕鬆獲得金融知識,還能結交到志同道合的好友哦~

同時,青鳥金融學院交流群也歡迎大家積極加入,以便大家更好的溝通交流,想入群者可以聯繫青鳥客服微信諮詢。

《眾說紛紜》活動規則

每個工作日發佈當日討論話題,大家可以在該文章下方的留言區評論留言,精選留言都將顯示在下期文章中。

參與方式:文章下方留言即可。

活動時間:文章發佈當天,至次日發稿前。(注:週五活動截至下週一發稿前)

*活動解釋權歸青鳥金融學院所有*

第三十四期《眾說紛紜》精彩留言

《眾說紛紜》三十五期|如何看待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

客服截圖

接下來開始本期的《眾說紛紜》,歡迎大家踴躍參與討論!

《眾說紛紜》三十五期|如何看待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

9月3日,在線視頻平臺愛奇藝發佈聲明,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前臺播放量作為之前行業對於內容熱度主要標準,是行業非常重要衡量標準。

愛奇藝表示,對網絡視聽內容的評價標準正呈現單一化趨勢,唯播放量論、唯數據論的浮躁風氣日盛,為專注於向用戶提供更高品質的視聽內容與服務,愛奇藝宣佈,自即日起關閉全站前臺播放量顯示,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

聲明稱,在“唯播放量論”的影響下,不少從業者將播放量數據作為目標,不僅扭曲了創作和宣傳的初心,還為吸引眼球而低俗炒作,甚至令行業滋生出刷量等違法行為,與此同時,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日趨抬頭,大量優質作品因為缺乏綜合客觀的評價體系而埋沒。在這樣非良性競爭環境下,製作公司失去了指導內容製作的評判依據,用戶在選擇內容時得不到有效的參考目標,廣告主也無法對營銷投放效果做出合理評估,行業健康可持續成長的土壤遭到破壞。

至於愛奇藝為何關閉前臺播放量,原因有二:一方面,不同平臺播放量計算標準不同,平臺之間比較有失公允。愛奇藝是唯一公開播放量計算標準的平臺,而且隨著播放量宣傳作用越來越明顯,前臺播放量與有效播放量差距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前臺播放量其實並不是用戶選擇內容核心指數,只是其中之一,用戶口碑傳播,豆瓣評分,頭條、微博等新媒體渠道都是驅動用戶內容決策的關鍵。

隨著前臺播放量被片方越來越倚重,其操縱越多,對於用戶損傷就越大。愛奇藝此舉實際是在片方和用戶間選擇了用戶。話說回來,內容產業終極形態一定是基於用戶不同需求生產內容。愛奇藝此舉其實更進一步驗證互聯網視頻平臺“用戶驅動內容”的大邏輯。

關閉播放量具有引導作用,但不會是決定性的,一方面其他平臺暫時還沒有跟進,另一方面,如果要操縱還有別的數據可以操縱,只是略顯麻煩了。具有決定性因素還是需求端,只有用戶青睞質量內容,內容的質量才會真的上來。

付費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從免費到付費,用戶付費買服務或者權益,例如內容版權,免廣告,電影內容等等,這一點在中國已經發生了,愛奇藝和騰訊已經有了7000萬會員。第二層意思是內容溢價時代,或者品牌內容時代(美國叫premium)。所謂付費,無外乎是要消費者掏錢購買一個產品。這一點,內容產品和硬件產品是一樣的,要提升ARPU,要讓消費者付更多錢一定是將自己打造成一個頂級內容品牌(如蘋果在手機領域)。這一點,在中國還處於早期,premium時代到來還需要時間,但關閉前臺播放量可以說促進了這個過程。

愛奇藝則既靠廣告,又靠付費盈利,商業模式本質決定了其必須考慮廣告主的感受,這也是愛奇藝推出熱度指標的原因。

其實電視時代,簡單收視率也並不是顯示真實情況完美指標,比如收視率不能顯示用戶參與度等,後續美國電視對收視率就進行了很多更新,比如收視受眾屬性等等。愛奇藝此舉其實是在進一步完善收視率統計系統,試圖創造一個更加精細化的指標,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前臺播放量。

心動不如行動

大聲說出你的看法

在留言區嗨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