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江湖常在,谨以此文缅怀金庸先生,向一切侠者致敬

金庸先生溘然长逝,众人纷纷发文悼念。如果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那么这个梦一定是金庸先生给的。虽然我并没有与金庸先生真的相识,但应该算是他的学生,因为他的武侠已融入我的生活。

斯人已逝,江湖常在,谨以此文缅怀金庸先生,向一切侠者致敬

记得我第一个QQ昵称是“清风剑影”,寓意自己像个侠者一样,和着清风,在月光下,剑影成双,舞动人生。现在想来,肯定受到了金庸笔下武侠人物的影响,那个武侠名叫“风清扬”。

论金庸武侠中,谁剑术最高,非“风清扬”莫属。风清扬以独孤九剑,执剑宗牛耳,独孤求败,无人可敌;以无招胜有招,以不变应万变,一招胜敌。自己对其心生崇拜,武侠梦油然心生。

斯人已逝,江湖常在,谨以此文缅怀金庸先生,向一切侠者致敬

看过金庸小说,都会留意这样的情节,主角会经历那种跌落深谷的绝境,继而习得盖世神功,再重出时搅动江湖风云。正如我们的人生一般,总有低谷高潮,走出去才是新的一片天。那种武侠精神教会我们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将挫折当垫脚石,乐观坚强,直面生活。

且记得高中年代,学业繁重,分数名次整天压的自己透不过气来,甚是焦虑。偶然间翻到朋友的一本《笑傲江湖》,一读下去,爱不释手,整个人沉入侠义江湖,快意恩仇,侠肝义胆,烦恼早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斯人已逝,江湖常在,谨以此文缅怀金庸先生,向一切侠者致敬

再有几个青葱少年,称兄道弟,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相约一起挑战极限,围着操场跑个二三十圈下来,整个腿都不是自己的了。晕晕腾腾的,恍然进入另一个世界。当时看来是英雄壮举,现在回忆起来也佩服我们自己。

也是饱受金庸武侠剧影响,小伙伴们打闹着玩,不给自己立个武侠人物名号不算厉害。比划时,你一句“降龙十八掌”,我一句“就地十八滚”,见招破招,见式破式,一招一式,打得不亦乐乎。想必很多80后都这样玩过。

反正小时候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年人那么爱看武侠?等自己也长到了中年,才明白个所以然。历经坎坷,生活不易;社会桎梏,现实与理想冲突。

斯人已逝,江湖常在,谨以此文缅怀金庸先生,向一切侠者致敬

个人早已被生活绑架,为人父、为人子,不得不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在遇到工作不顺时,一句“去他妈的,老子不干了”,只存在武侠小说里,现实是“工作要紧,工作要紧”。那就在无拘无束的武侠世界里,找到共鸣;在快意恩仇、侠肝义胆的江湖生活里,将自己完全释放。

金庸的武侠,个个是武功高手。里面的武功门派,必是少林派居首。因为中国功夫,根在中原,天下武功出少林嘛。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原人,也难怪被外省人认为,你们都是会拳脚功夫的,很惭愧自己只会第八套广播体操。

斯人已逝,江湖常在,谨以此文缅怀金庸先生,向一切侠者致敬

等终于去了少林寺,亲眼见到练武堂地面的深坑,才觉震撼。禅宗祖师达摩将禅武结合,传授弟子强身健体之功,日复一日、闻鸡起舞,练成少林真功夫。

所谓“儿女情长今犹在,江湖侠骨已无多”。在这个浮躁的当今社会,太需要能够潜心钻研一件事情,能够坐冷板凳,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精神的人。我们理解为工匠精神,为世人之难为,才能成高手。

那么,侠是什么?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勇;是“且听风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的长情;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雪中送炭、慷慨解囊;是反抗旧时代的真英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斯人已逝,江湖常在,谨以此文缅怀金庸先生,向一切侠者致敬

斯人已逝,江湖常在。惟愿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笑傲江湖人未老。谨以此文缅怀金庸先生,向一切侠者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