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到底是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呢?

昨事今史


“宋末三杰”之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精神的典范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到:“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这段文字中提到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忠君卫国、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气节,其中“为张睢阳齿”说的就是唐朝名将张巡,然而和文天祥、苏武等名垂青史、万古流芳名字不同,张巡在史书上乃至现如今都充满争议。这倒不是因为张巡功绩不够大,才能不够高,而是张巡的事迹却过于耸人听闻,因为他“吃人”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叛军势如破竹,先后攻陷大唐的东西两京——长安和洛阳,唐玄宗仓惶逃往西川。叛军又乘势南下,直逼当时的财赋重镇——江南,进士出身的张巡此时仅仅是一个芝麻官——县令,当他得知自己的上司投降叛军之后,率吏民大哭于真源玄元皇帝祠, 聚拢义军抵御叛军。后来张巡和许远占据叛军南下的必经之路睢阳,并且在“睢阳之战”中屡败叛军,累计杀伤叛军万余人。然而终究寡不敌众,叛军围困睢阳城数月,在内务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张巡的将士依靠城中树皮、草根、老鼠充饥与叛军死战,直到城中连树皮、老鼠都吃光了,张巡愤儿亲手杀了自己的小妾,以其肉给将士们充饥,接着就来开了军事吃人的序幕,许远杀了自己的仆从,然后军事开始杀城中的老弱妇孺充饥,史书载近三万百姓成为军士的口粮,然而睢阳最终失陷,张巡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睢阳虽然最终陷落,但是张巡却有效的遏制了叛军南下的势头,拖住叛军主力数月之久,保证了江南财赋源源不断供给给朝廷,为朝廷军最终评判奠定了基础。

因为“吃人”这一举动,张巡成为卫道士口之笔伐的对象,从古到今一直饱受争议。

论功绩,张巡当然无愧于“千古名将”的称号,“吃人”虽然耸人听闻,但是其情可悯,我们自然不能用现代的人权观念来苛责当时的张巡,若说张巡是“衣冠禽兽”则显然本末倒置,叛军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堆尸成山,难道不是“衣冠禽兽”?


环球网


据说刘邦在鸿门宴的时候,看到情况不对,于是以上厕所为名叫上了樊哙。过了一会,项羽让陈平去叫刘邦。这个时候刘邦对樊哙说:

“刚才出来没有和项羽告别,这该怎么办才好?”

樊哙回答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今天别人是刀,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还要在乎有没有告辞?”

于是樊哙带着刘邦赶紧跑路了。刘邦这个人虽然有缺点,但是大事上从来没有糊涂。有些事情哪怕让自己背负不好的名声,也绝对会去做。比如他杀韩信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个时候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樊哙估计也没读多少书,只是一个杀狗的屠夫。他都能够知道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明白,任何事情要综合起来看待,不能一味以现在的标准,高谈阔论来指责古人。古代的人若是真的按照现在的标准来做事情,估计世界上就没有我们了。

封建王朝有一种现象那就是一个官员做的事情越多,那么他出错的几率就越大。这种情况下,大家慢慢的就学聪明了。什么事情都不干,自然什么错误都不会有。高谈阔论指责他人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可以显示自己忠义无双。

对于张巡守睢阳,出现“人相食”要弄清楚二个问题:

第一,张巡吃人的确是不对的,但是在古代,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只要稍微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古代战乱,或者灾荒的时候,生活是有多么惨。“人相食”,“易子而食”这几个词在历朝历代都是经常出现的。比如《汉书》出现了15次“人相食”的记载。甚至还有人专门把历朝历代的“人相食”汇集起来写成了一本书。

第二,历史上记载张巡守睢阳出现“人相食”并不是为了指责张巡。相反,这是为了表现张巡的忠义。古人的价值观和我们现代人是不一样的。比如《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为了表现刘备,特意写过一个猎户刘安杀妻给刘备吃。正史中信陵君窃符救赵以后,侯赢为了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自杀为信陵君送行。岳飞的《满江红》也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壮士饥餐胡虏肉”。

张巡守睢阳,并不是一开始就丧心病狂的“人相食”。首先他吃的是粮食,然后是茶叶、纸张、马匹,鸟雀、老鼠、最后没有办法才杀了自己的爱妾,奴隶、妇人以及男子老弱。在当时的情况下,张巡做的事情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一旦城门被攻破,城中的男女老少多半是活不下去的。不仅城中的人活不下去,这些叛军还会屠戮更多的人。

所以唐肃宗李亨在登基以后,便褒奖了张巡。在当时的大唐,也有人以张巡“人相食”来指责他,有人是这样为张巡辩护的。张巡守睢阳是为了等待援军,援军不来来才导致了这一惨剧的发生。他取得了“损数百之众以安天下”的功绩,怎么说也至少是功过相抵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张巡曾被誉为“一剑能挡百万师”的巨魁,他联袂睢阳太守许远一同在睢阳地界上演了史上可歌可泣的一段悲壮传说,留下了浩气长存的抗争颂,慷慨悲歌,令史记千载,名标丹青。

张巡是唐朝玄宗年间的一介县令,为玄宗开元末期进士,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县令,后又改任真源县令。他的这段故事被写进《张中丞传》(也即《张巡传》,唐代李翰著,今佚失传),还有大文学家韩愈为其所撰的《张中丞传后续》,是《张巡传》的补充和延轶。

张巡所生活的年代,若不是发生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他的名字恐怕至今都无人知晓。而恰是这段历史,让张巡这个人物和这段故事广为传颂,备受礼赞。


天宝十四年冬天,爆发了尽人皆知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帅劲旅进逼河南,造成洛阳失守,首都长安危在旦夕,玄宗皇帝带上杨贵妃等避祸蜀中,唐军联众百万,却无斗志,一路望风请降,使得叛军长驱直入,直抵都城要塞。

张巡虽为小小县令,却气节昂扬,汇同睢阳太守许远一起捍守睢阳达一年之久,为官军全面反攻收复失地立下了不世之功。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张巡和许远在坚守绥阳期间,弹尽粮绝,城内死难者无数,且悍兵日骄,疏围不通。没奈何,在南八南霁云求借粮草无果的惨境下,张巡命人先杀马匹,后杀羸弱乃至妇孺,为的是给御敌者一个裹腹的食物,以使其有力量挣扎起来抗敌拼杀。最后时日,张巡拉出小妾一刀斩了,煮其肉为兵者食——张巡、许远一干人众,在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坚守了一年之久,终因兵尽粮绝而城破被虏,不屈而死。

韩愈评张巡、许远的壮举为: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有人曾怀疑张巡的杀妾之举,认为义反人伦,且屠戮饿羸,以充军腹,实为灭绝人伦丧尽天良的不义之举,而深明其意的众仕庶子则无不喟叹扼腕,认为张巡确乃一路豪杰,说其位列千古名将并不为过,而去衣冠禽兽远甚,也和这个词儿挨不上边儿。




龙吟148119260


怎么回事?

先是袁崇焕,后又岳飞,现在是张巡,迟些又会是谁?

为什么每一位充满抵抗精神,代表民族不屈意志的历史英雄都被反复上纲上线,轮番质疑攻击?



应该承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处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战争人物。战争从来只论胜败,无关道德。历史上绝对有大把战争比睢阳保卫战更灭绝人性,更惨无人道。



这是张巡的本意吗?显然不是。是战争形势逼的,更是非正义方客观造成的。他何尝不想丢下这副历史重担,来个壮烈牺牲。可是,他死了,这副重担能交给谁?在当时的形势下,死亡反而是一种解脱,活着才是最大的痛苦。正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而早在安史之乱平定后的中唐,一直到近现代,多少朝代,何论朝野,具将张巡视作反对国家分裂,抗击暴乱势力的典范,是维护国家和平统一的英雄!请不要以温水煮田鸡的方式,贬低及羞辱我们的历史国家英雄,更别想推翻他!



网络平台的出现,有人以为可以不负责任地胡言乱语,肆意妄为。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不断地在我们的历史民族英雄身上做文章。他们妄图用现代人的观点强加到历史人物身上。一再利用所谓的提问、质疑一次又一次地撞击我们的传统信奉及精神支柱。一个接一个扳倒之后,我们国人的民族精神源泉将枯竭,英雄人物形象亦只剩一堆残躯断臂。国人对此当起警惕之心,慎勿受惑。


南海裕郎的蜗牛壳道场


就从张巡许远带头先杀身边人给士兵充饥这一点,就能将圣母们廉价泛滥的人道主义击破。君不见潮阳城内城外张许双忠祠香火有多旺盛,都是老百姓自发去祭拜的。




西顾苍狼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据说这是地藏王菩萨的名言。我想,张巡在守睢阳之时的心情,应该和地藏王菩萨一样吧。


就像许多学佛之人,为了成佛,死守戒规。凡属违反戒条之事,丝毫不敢雷池。哪怕恶徒在其面前杀戮弱小,他们也因为恪守“不杀生”的戒条,而不敢对恶徒有所反击。就是因为面对这种情况,地藏王菩萨才会发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一振聋发聩的声明。

对于张巡,他所面临的困境,也大抵如此。如果能以睢阳一地之人,来换取整个天下的太平,哪怕我张巡一个人下地狱,背负万古骂名,那又如何?

所以,即使今天有人继续骂张巡“禽兽不如”,我们也没有必要为其辩护。因为,张巡早已抛弃了名利,抛弃了生死,他所做的,是他当时能够选的最好的选择。


姜丁粽子


认为是衣冠禽兽的要么是哗众取宠闲得蛋疼,要么是居心叵测,投降派,你看看连吃的也没有了,怎么样投降吧!睢阳是江淮的门户,那里歌舞升平,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一到那里也会像华北那样沦陷的很快,唐失去那里就失去了持久战的基础!他那样做也是没有办法,能多守一天是一天!难道他喜欢吃人肉?总有一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不干还说别人!就像北宋李纲,第一次守东京打败了金人,结果就不用人家了,第二次迅速的失败了,才有了靖康之耻!没看一些奸臣,人家努力在前线作战,他们背后嘀咕使刀子!


正义威武


不多说,千古名将和“衣冠禽兽”并不冲突。发现现在老多所谓学者拿那些对中国历史有重大贡献者的私生活来贬低他们,以此来彰显自己的睿智,这样的人实在恶心。


嫖缈月


我们要问的是抛出这个问题的人是何居心?! 岳飞之后又轮到张巡了。一些人和势力准备把中国的英雄逐个污名化,消解民族自豪感。


Mark


肯定不是衣冠禽兽,张巡是唐代的官员,当时官员的品级是靠服色区分,文武官员衣绣禽兽作为标志是从明代开始,虽然从辞源考虑这个词是也是形容人功成名就的褒义词,但用来形容一个以身殉国的唐代功臣肯定是不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