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9.6萬,關店7.8萬,奶茶行業下一步走向哪裡

奶茶再起?

從2011年奶茶被曝光塑化劑事件到現在,又過去了7年。截止到2015年為止,奶茶行業一度跌入低谷,內陸地區更是萎靡不振,但從2016年開始,由於各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奶茶行業有了復甦跡象,在2017年更是有近10萬家奶茶店開業,以至於當下,我們對於類似“喜茶”、“coco”、“答案”和“一點點”這些品牌認知度越來越高,不得不重新審視奶茶行業背後蘊藏的商機和社會背景。

開店9.6萬,關店7.8萬,奶茶行業下一步走向哪裡

奶茶行業在近兩年面臨大面積洗牌

奶茶困境

奶茶最早起源於臺灣,從九十年代逐步進入內陸後一度引起“奶茶熱”,多數年輕人甚至對奶茶有了依賴心理,這點和當年的茶葉、咖啡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奶茶由於政策和商業環境的原因,配料一度都選用的是奶精(並非奶製品,主要構成為氫化植物油)加木薯粉做成的粉圓,站在客觀角度分析,長期食用奶精不利於身體健康,尤其是其中包含的反式脂肪酸已被醫學證實會誘發心血管疾病,最終所有矛盾在2011年全部爆發,不僅是國內,海外地區奶茶行業也受到巨大沖擊,多家奶茶品牌受到重創,小型奶茶鋪更是迎來最艱難的一年。

開店9.6萬,關店7.8萬,奶茶行業下一步走向哪裡

2011年塑化劑事件

出乎意料的是,在2015年奶茶被曝光脂肪、咖啡因超標後依舊在2016年呈現飛速發展趨勢,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資本的進入和消費升級的趨勢。

三人行必有我師

星巴克不可不謂是飲品行業的典型,奶茶行業近兩年正是以星巴克的裝修,服務對標尋求發展的。之所以看中星巴克是因為其體系在國內比較成熟,與奶茶行業有很多相似點,用戶畫像類似,而且在很多消費場景還是空白,都是奶茶行業的潛在客戶。

開店9.6萬,關店7.8萬,奶茶行業下一步走向哪裡

星巴克的成功是國內飲品行業的新教科書

三十元一杯的咖啡在發達國家價格並不高,但是對於國內中產階級卻顯得依舊有點奢侈,儘管80、90後消費潛力被不斷挖掘,但是星巴克想要擴大市場依舊要面對國內市場的現狀。

奶茶的優勢在於體驗高於3到5元的瓶裝飲料,十幾元的價格又遠低於星巴克動輒30元向上的價格,更容易被國人接受。

至於口碑方面,也有關於奶茶消費的調研,多數消費者表示,儘管知道有危害,但是因為比較小,而且不經常喝,店鋪都有展示正規的營業資質,所以依舊會繼續購買,反而是貴了一倍的星巴克讓很多年輕人不敢輕易涉足。

開店9.6萬,關店7.8萬,奶茶行業下一步走向哪裡

奶茶的類型和口味早已今非昔比(圖為老虎堂奶茶)

當然,奶茶行業的發展,想要蛻變也並非易事,不僅是口碑問題,原材料的品控也並非易事。十年之前的奶茶,售價雖然只有幾元但是原材料的成本只有幾毛,店主更多的投資都在宣傳和店鋪的選址方面,毛利率極高,現在突然價格升級,與之相匹配的一定是隨之升級的消費環境和服務體驗。

以喜茶舉例,為了創造具備影響力的品牌,不僅在產品方面每月堅持推出新品,捕捉流行口味,還吸引了多輪投資,例如16年的1億和18年的4億投資。大量資金的進入讓喜茶具備搶佔市場的物質資本,“一夜爆紅”的 奶蓋茶鋪天蓋地的衝向全國,正如共享單車一般,通過資本的運作人們也慢慢接觸了新鮮事物,養成了新的消費習慣。

開店9.6萬,關店7.8萬,奶茶行業下一步走向哪裡

喜茶的成功離不開資本和市場變動兩大推手

前景廣闊

當下奶茶行業如果非要做個評價,應該說是從大局上來看非常樂觀,局部依舊挑戰眾多。9.6萬新開的店鋪證明奶茶行業正處於快速上升期,而7.8萬關閉的店鋪也證明了這個行業正面臨大面積洗牌,傳統經營方式已不可取,新型奶茶品牌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開店9.6萬,關店7.8萬,奶茶行業下一步走向哪裡

標準化、品牌化已成為奶茶行業趨勢

大小品牌亂戰的現實掩蓋不住,“十五元”飲品在國內的好評不斷,“輕奢”無疑是90後消費升級的最佳選擇,在資本和市場的狂潮之下,以先進的理念進入奶茶行業,無疑現在是非常合適的選擇。從數據來看,從16年到今天,奶茶行業的紅利期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喜茶的模式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複製的,但是在廣闊的市場中贏下自己的一份天地並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