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古代是沒有所謂醜書的概念,如果一定要區分字的醜美,那應該是技法的生熟,格調的高低。所以,大家經常批判的“醜書”其實都沒罵到點,無關痛癢。關於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今天,我們從寫字運筆角度來看看醜字的弊病,也稱病筆、敗筆,既有各種字體共有的,也有某一字體特有的。字體特有的病筆如楷書的牛頭、鼠尾,草書的繚繞、歪倒等。各種字體共有的病筆如偏枯、板滯、浮薄、俗濁等,我們分四類予以批評!

一醜:偏枯,雜俗!

運筆的偏枯,即用兩種字體的筆法,寫成一個字。“真草合成一字,謂之偏枯。”偏枯當然也包括真隸合成一字,隸篆、隸草合成一字等混雜寫法。運筆的法度是區別字體藝術特性的準繩,不能有毫釐之失,“若豪(毫)釐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因而,絕對不允許運筆偏枯,寫成雜體俗字,反以為是書藝創新。

運筆偏枯的弊病,近代以來更加嚴重,主要是由於“欲變而不知變”,不理解“每作一字,即須作數種意況”的意旨,以致把意、法混淆了。這當然也與訛傳誤導以及標新立異等有關,也因此出現了大量偏枯的醜字。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二醜:板滯不堪!

由於運筆的基本要求,是把筆畫寫活,所以歷代書家都把運筆的板滯,視為一大弊病。“書忌板滯,畫忌板結。”唐太宗論筆法也說:“勿令有死點死畫,方盡書之道也。”時至清代,人們對筆法更加隔閡,加上政治原因,遂形成了死板凝滯的“館閣體”,大家甚至以此為標準,過於板滯。

但是,在反“館閣體”的人士中,崇尚法帖的書家未能擺脫板滯的弊病;尊碑的書家,因為“古今阻絕,無所質問”,竟用禿筆描摹篆書,用羊毫筆塗畫隸書,也把筆畫描畫得板滯不堪。至於板滯的表現,有如枯木、死蛇、破笛等形態。

枯木形病筆,是運筆直鋒牽裹所致,即所謂“豎筆直鋒則乾枯而露骨”。死蛇形病筆,是運筆生拖硬拉,缺乏虛實導頓的緣故。破貧形病筆,是信筆抹畫造成的,多見於隸書和魏碑字幅。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三醜:浮薄曲枯!

運筆的浮薄也是一大弊病。運筆要求遒勁有力、萬毫齊力、力透紙背、“人木三分”,把筆畫寫成“鐵畫銀鉤”,以表現書法藝術的生命力。運筆浮薄的毛病,古人多半是因為運筆方法不當,而今人明顯是缺少臨習功夫。

一些“書法家”,運筆不僅橫勒不能緊越澀進,豎努不能搖曳戰行,而且連橫平豎直都做不到,就必然會把筆畫寫得浮薄曲枯,如同敗蔓;或者用鋒遣毫,鋪裹無度,運行失節,把筆畫寫得形似爛繩;或者指腕不能運轉,筆臥紙上,把筆畫寫得好像麵條等。書法是“書而有法”的藝術,過不了運筆法這一大關,就不能跨進書法藝苑的大門。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四醜:俗濁混汙!

書法是高雅而奇特的藝術,最忌俗濁不雅。運筆雖有多種弊病,而最可惡的是俗濁狀態。俗有庸、粗、野、鄙等形態,而矯揉造作的鄙俗最可厭。濁有混、汙、昏、拙等形狀,而觸筆、漲墨的汙濁更可惡。

由此可見,學書要想除掉俗濁的弊病,只有堅持“書而有法”的原則,以畫沙、印泥的運筆,把筆畫寫得遒勁健美,“明利媚好”,才能脫俗去濁,進人高雅而清新的藝術境界。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總之,由於書法的技藝性特別強,而誤導錯學的弊病特別多,所以必須澄清是非,提高認識,才能順利學習,以期得法成家,為促進書法藝術復興繁榮作貢獻。

當然,除了書法的“醜書”,我們應該批判的,還有一些“形式主義”的“醜書”,比如以下幾種,大家最好不要飯後觀看:

1.胳膊肘寫書法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2.嘴寫書法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3.腳寫書法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4.倒立書法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5.倒寫書法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6.雙筆書法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這種寫字雜耍不是書法,因為寫出來的字僅有字形而無神采氣韻,烏糟邋遢,毫無筆法、章法和美感。更重要的是,它是對書法、對文字的惡搞和褻瀆。這些寫字雜耍者哪裡知道中華傳統文化中原本有兩個崇拜(信仰):一是祖宗崇拜,崇敬老祖宗。

7.一筆書法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8.手指書法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9.菜刀書法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10.帽子書法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11.鞭子書法

醜書的毛病,這樣罵才解氣!

圖片摘自:神秘俠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