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樂山大佛位於峨眉山以東的樂山市,依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雲大佛。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當時,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在凌雲山腳下匯合,這裡水流湍急,勢不可擋,到了洪水季節,過往的船隻經常觸壁粉碎。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凌雲寺的海通和尚看到這種情形心中非常著急,於是決定在山腳依山開鑿一座大佛,一是為了通過改變山腳的山勢而減緩水勢,二是為了藉助佛力來鎮水。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海通和尚用了20年時間奔走大江南北,終於募集了一筆錢準備鑿造大佛,還沒開工,就遭到當地官員的索賄。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海通非常憤怒,他挖出自己的雙眼,對前來索要錢財的人說:“我的雙眼可以挖掉,但這筆鑿造大佛的錢我絕對不能給你!”那些索要錢財的人頓時嚇得面若黃土,撒腿就跑。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海師洞位於大佛頭部左後方的凌雲山頂,相傳為海通居住過的地方。海師洞洞深約10米,洞額刻“海師洞”三字,為乾隆時四川按察使顧光旭手書。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大家都被海通和尚大無畏的精神所震撼。遺憾的是,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之後,得到朝廷的資助,大佛的開鑿歷時九十年才終告完成。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修建好的大佛高7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佛。大佛頭長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耳長7米,耳內可並立二人,腳背寬8.5米,可同時坐百餘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稱。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大佛依凌雲山的山勢鑿成,造型莊嚴,雖經千年風霜,至今仍安坐於滔滔岷江之畔。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人們觀賞這尊世界第一大佛,往往只看到依山鑿就的外表,看到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而對佛的部位結構則看不真切。其實,細細研究它的形體結構,是很有學問的,不得不讚嘆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沿大佛左側的凌雲棧道可直接到達大佛的底部。在這裡抬頭仰望大佛,會有高不可攀的感覺。大佛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棧道沿著佛像的右側絕壁開鑿而成,奇陡無比,曲折九轉,才能登上棧道的頂端——大佛頭部的右側,也就是凌雲山的山頂。此處可以觀賞到大佛頭部的雕刻藝術。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大佛頭頂共有螺髻1021個,這是1962年維修時才數清的。這些螺髻看似和大佛頭部渾然一體,實際上是用石塊逐個嵌上去的。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在保護大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在大佛頭部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根本看不出來。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大佛的衣領和衣紋褶皺上也有排水溝,而正胸左側的水溝則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個洞,但沒有鑿通,孔壁溼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溼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被侵蝕和風化,千百年來,對於保護大佛起著重要的作用。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自明、清以來的數百年間,大佛飽受風雨侵蝕,以致佛身千瘡百孔,面目全非。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1962年,政府撥專款對佛像作了全面維修,它那端莊清秀的容貌才重見天日,之後大佛又被批准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目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和國內外文物保護專家的指導下,這座屹立了1200多年的世界大佛的進一步維修保護工作正在有步驟地展開。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大佛造型宏偉別緻,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世界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關於大佛,歷來就有很多傳說,當年的照片都在樂山陳列館保存著。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大佛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1976年,三位國家領導人相繼去世,又遇唐山大地震,大佛滿眼淚水,怨天之不公,面露怒色。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2002年5月7日上午九時四十三分,樂山大佛顯現難得一見的“神秘光環”———佛光。烏雲還未褪去的樂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現日暈現象,剛剛升起的太陽四周閃現出一個直徑約300米、內紅外紫的五彩光環,色彩時明時暗,千年難遇,萬人爭睹。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十一時許,光環開始散發出耀眼強光,來自四海的遊客無不讚嘆這一天下奇觀。不少人雙手合十,閉目祈願,紛紛慶幸大佛帶來的吉祥。中午時分,佛光慢慢淡化,逐漸散去,整個佛光現象持續了3個多小時。

樂山大佛 人間奇蹟

願大佛保佑我們國家繁榮富強,百姓永遠幸福安康!保佑所有朋友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2017越來越好,轉發送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