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80+考霸,只因看了这些预测题

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题目:

(一)给定资料5中,对于叫停老潘免费放电影一事,当地政府部门给出了三点理由,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二)假如你是一名村文化工作者,请针对给定资料3中村基层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的精准服务,提出对策和建议。(20分)

要求:措施具体,针对性强,条例清楚,篇幅250字左右。

因为怕同行们“借鉴”,不提供电子版服务,纸质打印材料,如下:

(三)给定资料呈现了当前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一些新现象,请对此进行归纳概括。(2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精准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篇幅不超过250字。

(四)请围绕给定资料7中的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篇幅1000字左右。

作文

创新文化服务 调动群众参与

基层范围广、群众多、根基厚。从农家书屋到歌舞表演,从读百本书到看百部戏,基层文化形式百花齐放。其衡量标准,应当有三个标准:一是内容供给的齐全度,是否接地气、有人气、亮点多;二是服务形式的创新度,是否周到、细致、喜闻乐见;三是群众的满意度与参与度,群众是否愿参与、勤参与。因此,要实现文化小康,核心任务就是要创新基层文化建设,调动群众参与。

 首先,文化内容的供给要贴切,要优质,更要多元。贴切是把群众“要文化”和我们“送文化”匹配起来,输送符合群众需求的文化,让好钢用在刀刃上,为社会节约有限的资源和力量,避免出现内容陈旧,不符合农村实际、农民需求、农业发展的“一锅煮”和“一招鲜”的现象。同时,内容设计要精细入微、内容供给方式要多元,避免出现粗制滥造。对于政府不擅长的内容要大胆引进社会主体,购买服务,而政府只需把好质量关。

其次,服务形式的创新要追求设施全、人才多、覆盖面广。目前大部分农村都有农家书屋、群众活动等基础文化设施,但是仍然信息孤立、不成气候。庆幸的是少数地区已经率先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技术联通基层。它们搭建好市、区县、街镇、居委和村等公用文化服务网,明确责任,配备人才,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这类联通基层、惠及百姓的举措更需要制度化、常态化的保障。重大文化购买项目的公开,重点文化工作的督察督办,重要经验的分享交流都需要建立机制,否则,就是形式主义摆样子。

最后,群众的满意度、参与度是基层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内容供给和服务形式只要标本兼顾了,群众的满意度不难提高。但是群众的积极性该如何激发呢?其实群众不单单指农民、居民,更应该包括各行各业、各类主体,只要是有心参与、有力参与的对象,我们都应该举手欢迎。比如文化志愿者、乡村电影放映员、文艺骨干甚至投资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等都应该加入到基层文化群众的队伍中来,让群众看到基层的文化前景,看到利益,看到希望。

文化深耕于大地、根植于人民,只有贴近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文化,才能繁花似锦、群星璀璨,才能历久弥新。与此同时,内容供给有人气,服务形式受欢迎,群众满意愿参与,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力点,只有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创新基层文化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988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