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老人手拿50年前欠條,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看後:只給8萬!

貧困老人手拿50年前欠條,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看後:只給8萬!

中國有一句老話說得好: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句話就深刻地反映了戰爭對於錢財的消耗是多麼恐怖。伴隨每一場戰爭消耗的不僅僅是人口,更多的則是無窮無盡的銀兩。對於實力相當的交戰雙方來說,一旦戰爭陷入了拉鋸戰,那麼這場戰爭打到最後都是在打消耗,戰爭費用更充足的一方才會獲得最終的勝利。中國的近現代史就是一場戰爭史,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火紛飛中,不僅給中國的人口造成巨大的傷亡,同時也導致了中國經濟的停滯。沒有了經濟基礎,中國的戰備物資就變得非常窘迫,很多時候前線的官兵們都是忍受著飢餓在跟侵略者作戰。為了填飽肚子打勝仗,當時的政府領導不得不去東借西湊來支援前線的將士們。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當年部隊官兵為了應急而“借錢”的事兒,新中國成立後,有一位貧困老人拿著50年前的欠條,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看後說道:只給8萬!

貧困老人手拿50年前欠條,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看後:只給8萬!

大家都知道,抗日戰爭從1931年9月18日開始,一直到1945年結束,中國人民進行了14年的英勇抗爭。在戰爭期間,中國軍隊面對裝備和實力比自己更強大的日軍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於中國經濟的落後,中國軍隊在很多時候不僅要面對裝備戰術的落後,更多的時候則是物資供應跟不上。物資供應對於軍隊來說就是生命線,強大的物資供應能力就可以保障前線作戰的士兵們沒有後顧之憂。按照當時中日雙方軍隊人數的對比,其實我們中國軍隊人數遠遠高於日軍,但為何在面對日軍時總是吃虧呢?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我們的財力無法跟日軍相比,日軍兵強馬壯,而中國軍隊常常食不果腹,因此在戰場上吃虧則是必然的。

貧困老人手拿50年前欠條,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看後:只給8萬!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優秀的指揮官也不能讓一幫餓著肚子的士兵上戰場。當國家經費無法供應軍隊需求時,剩下的辦法就是借和搶了!搶當然是搶日軍的,但有時候日軍對於軍用物資保護的很嚴格,因此很多時候我軍無法搶到這些物資。而借,只能是跟當地的一些富商巨賈們借,等著隊伍打了勝仗後再去還錢。

貧困老人手拿50年前欠條,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看後:只給8萬!

在建國後,新中國就展開過一次很廣泛的“還錢”活動,對於那些曾經資助過解放軍的富商巨賈們,政府不僅給與了讚揚,同時還把曾經欠下的錢都還了回去,這也體現了我們中國軍隊從不會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的優良作風和傳統。但由於當時的信息通訊並不發達,雖然我們政府已經償還了一部分,但確實還有很多賬目沒有清算。

貧困老人手拿50年前欠條,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看後:只給8萬!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有一位貧困的老人拿著一張50年前的欠條找到了當地的政府,並且張口就要1100萬。根據這位老人的陳述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的父輩曾是山西的一個富商,在當地經營紡織生意。看到日本鬼子在中國的所作所為,老人的父輩覺得沒有獨立的國家哪有自己的小家呢?這樣的家國情懷讓他決定把自己一生的積蓄全部無償捐給了軍隊,希望中國的軍人們能夠吃飽飯去戰場上跟敵人拼命。雖然我們中國軍隊不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但看到自己的士兵還在餓肚子,於是當時的部隊首長就狠下接受了這筆饋贈。但同時他也給老人留下了一張欠條,說等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後,一定會親自前來歸還!

貧困老人手拿50年前欠條,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看後:只給8萬!

可沒過多久,這名首長在對日軍的戰鬥中為國捐軀了,而這張欠條也再也無法找到對接人了。因為當時全中國都是兵荒馬亂,再加上把一生的積蓄都捐贈了,老人的父輩沒有了經濟來源,生活變得非常窘迫。後來,這位老人的父輩因為生病去世,這張欠條就當成遺產留給了這位貧困老人。新中國成立後,因為種種原因老人就把欠條的事兒給忘下了,後來因為要供孩子讀大學發愁錢時,突然想起自己還有一張欠條,於是就拿著這張欠條來找政府,希望能夠得到解決。

貧困老人手拿50年前欠條,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看後:只給8萬!

專家在拿到欠條後先是非常震驚,然後仔細檢查了筆跡和欠條上的公章,確認是真實的欠條後說到:“只給8萬!”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雖然欠條上面的金額非常大,總共1100萬法幣,但戰爭年代通貨膨脹很嚴重,因此那時候的1100萬法幣在80年代的時候就值8萬人民幣。隨後經過協商,政府決定收回這張欠條並給予老人8萬元的償還金,其實在當時那個年代,8萬元人民幣已經算是非常多了,而老人也非常激動,這張時隔50年的欠條得到了償還,最重要的是當年借錢後犧牲我軍團長的遺願也終於得到了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