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溝通技巧:成也類比,歪也類比


類比溝通技巧:成也類比,歪也類比


1、厲害的類比

老師和同學們講,地球是個橢圓的,最外面呢是地殼,地殼的裡面呢是地幔,地幔的裡面是地核。

同學們一臉懵逼,地殼什麼樣子啊?地幔又是什麼啊?

老師想了想,那同學們吃過雞蛋麼?

這就是類比的神奇。

陌生的知識,通過好的類比,就能快速而準確的變成我們的知識,簡單方便易理解,好的導師都是非常懂得類比的人。

同樣通過類比,我們還能從熟悉的知識中,拓展出一個個新興的事物。培根說過,類比聯想支配了發明。

我們從鳥的翅膀,類比聯想出了飛機的翅膀。

而平時我們用的最多的,當然是通過類比,讓我們進行知識的連接。

比如把科學比作一個大廈,裡面的每一塊磚和瓦可以列出一個個分支,加深我們的立體理解。

比如把教育類比成一副眼鏡,帶上眼鏡我們看世界變得更加清晰,教育也是。

再比如把那些高深的道理,全部類比成我們熟悉的現象和故事,清水煮青蛙呀,摸著石頭過河呀,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呀等等。

類比,可以說是人類知識鏈接的橋樑。

當然這也是一個類比。

2、歪樓的類比

所謂類比,就是由兩個對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質,推斷它們在其他性質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

這是非常詞典式的定義,精準但是理解起來比較費勁。

那就來個類比,很多人知道金凱瑞,很多人不知道,那麼如何讓中國人一下子就知道金凱瑞是誰呢?

把他的作品《變相怪傑》、《冒牌天神》、《阿呆與阿瓜》、《無敵大話王》等都說一遍,以便人們想起來麼?還是把他的角色定位都詳細的描述一遍以便大家理解呢?

亦或者,把他類比成美國人心目中的“周星馳”,來的簡單呢?

這個類比,就是用兩個人之間的某一類相似或者相同的特質,化成一個橋樑,讓人最短時間裡get到那個點。

但是,類比有很多很多的好處,也會有壞處。

同樣的介紹金凱瑞,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是人就有亮點也有汙點,有過去也有未來,你選取了不同的點,就能夠類比成不同的人。

比喻成“周星馳”,那麼大家關注的是他的喜劇天賦。

但是比喻成“吳秀波(舉個例子而已,類比也許不當,哈哈哈)”,那麼想要表達的就是金凱瑞晚年的渣男本性,尋花問柳導致深愛他的小女友染病,最後自殺。

同樣的類比,最後給人們造成的印象卻是天差萬別的,因為這裡面有個悖論。

類比形成的條件,必然是一個你熟悉的,一個你不熟悉的,類比建立橋樑讓你通過熟悉去認識不熟悉。

所以這兩個對象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那麼那些不同的部分,就是類比容易形成誤解和偏差的部分。

類比做的好不好,完全看你選中的相似點在哪裡。

3、先發影響力

當然,上述金凱瑞的類比,是非常明顯的,兩個類比差距都非常大,聽者也能分辨出來。

但是如果這個類比是讀者接觸金凱瑞的第一印象呢?

那麼這個類比,就會影響他對金凱瑞的喜好傾向,第一印象好了,就算在壞也能挽救一部分,但是第一印象崩了,後面就很難客觀的去認識一個人了。

暈輪效應,可不是說說而已。

羅伯特迪奧西尼在他新書《先發影響力》裡提到一個例子。

兩個政黨競選執政權,都以解決城市的犯罪率提升問題為拉票點,但是他們的執政方案是不同的。

左派傾向於從犯罪的根源去解決,需要改善貧民區環境,解決失業人口等等出發,從根子上解決。

而右派傾向於暴力解決,犯罪率提升,就要用更強的警力,更大的監管措施,狠狠的打擊犯罪。

這裡面他們就用到了一個類比,左派把犯罪問題比喻成病毒肆虐,解決病毒流傳怎麼辦?當然要從根子上解決傳染源啊。

而右派,則把犯罪問題比喻成出籠的猛虎,出籠的猛虎怎麼辦?當然是要鎮壓並關進籠子裡啊。

你看,一個在演講中對於犯罪問題的類比差別,背後就是社會心理的博弈,是對於選民的先發影響力的操作。

類比怎麼用,什麼花樣用,都是語言的藝術,作為從陌生到熟悉的橋樑,接到哪裡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