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寫作中如何發散思維?

我們在欣賞一篇文章的時候,通常會思考兩個問題:寫了什麼,怎麼寫的。“寫了什麼”和“怎麼寫的”關照到的是語言表達的兩個方面,即語言和思維。語言表達離不開思維活動,思維的呈現離不開語言這件外衣。因此要想語言表達變得越來越好,我們就離不開必要的思維訓練。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幾種在寫作過程中常用到的思維訓練方式。

技巧:寫作中如何發散思維?

1、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指什麼呢?

是一種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

總結出來,在寫作中常用到的,就兩點,由表及裡,由此及彼。

(1)由表及裡——縱向挖掘

由表及裡,就是從表面現象看到本質內容。全面把握材料,抓住材料的關鍵句,做到由表及裡。

典例剖析:

自媒體時代使每個人發出自己的聲音變得容易,但也暴露了我們很多問題。8月8日21時19分,九寨溝發生地震災害後,眾多明星捐款賑災,吳京也在第一時間捐款100萬元。出人意料的是,吳京的善舉並沒有換來一片讚揚聲。恰恰相反,事情馬上成為網絡熱議的焦點,一時間“吳京你賺了那麼多,起碼要捐一個億!”還有人說:“吳京你應該把《戰狼2》票房的50%捐給地震災區!”“吳京愛國騙子!”“拋棄中國大陸國籍的人竟然教育我們愛國,可笑!”等種種段子漫天飛。吳京除了發出一家人的中國國籍戶口本之外,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在自媒體時代,我們如何發出自己的聲音,又如何冷靜客觀地對待他人的評論,就此,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和認識。

思維發散過程:

①抓關鍵句:

自媒體時代使每個人發出自己的聲音變得容易,但也暴露了我們很多問題。

在自媒體時代,我們如何發出自己的聲音,又如何冷靜客觀地對待他人的評論。

②縱向挖掘:

在哪裡發聲?網絡上,社交平臺。

為誰發聲?(為自己 為他人。)

發出什麼樣的聲音?(責任,格調,情懷,傳遞正能量,態度,尺度,溫度)

怎樣發聲呢?要冷靜客觀理智負責任的理性的,

③總結:如何做到由表及裡呢?多問幾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技巧:寫作中如何發散思維?

(2)由此及彼——橫向拓展

我們在構思一篇文章時,常常苦於沒有材料可用,文章內容乾癟不豐富,沒有說服力,更不用談情理兼備了。由此及彼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打開思路,更好地豐富文章內容。

由此及彼在作文中的運用主要表現兩個方面:①一則素材可以用於多個話題②一個道理用多則素材來闡釋

①一則素材可以用於多個話題

話題1:沉潛——張瀕心

沉潛之間,磨礪意志,昇華智慧。

木心,出身名門,中年罹難,文革時慘遭囚禁,被打斷三根手指。面對如此變故,木心選擇沉潛蓄勢,在獄中用寫自白書的紙筆寫下獄中筆記。時光流轉,他不斷打磨自己,為自己內心強大為自己蓄勢,最終褪去了浮躁,他的文字也更加純淨溫潤。

試想,若木心不選擇沉潛又會怎樣?

是選擇逃避現實,像老舍一般,承受不了殘酷的羞辱,為捍衛尊嚴而自盡,還是選擇據理力爭,用僅剩的手指握筆批駁,招來殺身之禍?

話題2:和自己講和——張瀕心

放下曾經,告慰遺憾,與過去的自己講和。

木心,出身名門,中年罹難,在文革時期被囚禁,甚至被打斷三根手指,文革結束後,他從未提及那段遭遇,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皆可原諒。”

與過去的自己講和,與以往的遺憾講和,木心在面對時光流轉,世事變遷時仍保持一顆平和的心,自得於“從前慢”的生活,直至晚年,眼神依然澄澈明亮。

試想,若木心對過往不肯放下,耿耿於懷,那便終日陷入慼慼然之中,難以脫身,便又會淪為祥林嫂一般的人,將阿毛的去世說給每個人聽,一遍一遍地懲罰自己,直至去世,靈魂仍不得安寧。

話題3:向前看,向後看——李樂

向前看,以微笑迎接風雨。出身名門,中年罹苦,歷經磨難的木心先生手中夾著一隻菸捲,眼神澄澈而清明,面對自己不完整的手掌,只一句“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皆可原諒。”是啊,原本這劫波渡盡,依舊乾淨的雙眸,便是對苦難最好的回答,為何要讓那些醜惡陰魂不散,如影隨形?千帆過盡,先生仍笑對生活,將一生的風骨凝成智慧的詩篇,亦留給世人無數的感動與珍寶。

②一個道理用多則素材來闡釋(同類、正反)

說理1:《沉潛的方向是向下》解花語

積蓄力量,方能駐足成功。

竹子因為在地下默默紮根數年,才得以在雨後迅速拔節,擁抱太陽;曇花因為潛伏於泥土多載,方能於春秋之夜悄然綻放,傲展身姿。企鵝因為在海水中沉潛百米,最終才可騰飛上岸。故曰:“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說理2:《蓄勢,是為了更好地出發》張心怡

在逆境中蓄勢,是破繭成蝶前的努力。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4000多米處,有一種叫普雅花的植物。它的生存條件極為惡劣,它需要等待100年才得以換來2個月的花期。我雖不知道這100年中它要怎樣將稀薄的養料一點點收集,要怎樣堅守著漫長歲月。或許我更明白它的沒一點為綻放而積蓄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花猶如此,更何況人呢?縱觀古今中外:沈從文在文革中蓄力,最終寫出了中國文物史中一朵朵奇葩;康多莉扎.賴斯在種族歧視中蓄力,最終成為了美國首位黑人女國務卿。蓄勢而發終得衝出困境,破繭成蝶。

技巧:寫作中如何發散思維?

說理3:《敬酒祝過往,舉杯邀未來》張嶽怡

敬過往一杯酒,笑看興衰榮辱;許未來幾個願,樂對酸甜苦辣。

曾驚異於一首《從前慢》的遺世獨立,感懷於那“車、馬、郵件都慢”的意境,邊決心要探訪木心先生。我站在他烏鎮故居的門口卻遲遲不敢進入,腦海裡不斷閃現他的經歷。我常想,是什麼讓出身名門,中年罹憂的他面對生活如此打擊卻仍保持內心的平和?是什麼讓他在一切崩潰殆盡之時仍對未來充滿希望?又是什麼讓他在文革後的文章裡從未控訴或回憶,只留下一句淡淡的俳句“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皆可原諒”?

不由得記起同一時期的老舍,無法忍受生活的磨難,選擇投湖自盡來捍衛尊嚴,而老舍不會知道,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本屬於他,他卻因為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氣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我漸漸懂得,木心正是因為有“向前看”的智慧與生活之道,才得以在生活如此跌宕中鎮靜自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