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扎堆民宿,除了情懷,還有什麼?

民宿,是對生活方式的一種自覺選擇。

90後扎堆民宿,除了情懷,還有什麼?

想過“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慢時光嗎

隱匿半山腰,或是老街區

用一杯咖啡消磨整個黃昏

坐在鳥語花香的院子長椅上

在半夢半醒間曬著太陽發呆

一間民宿,就是一種生活

90後扎堆民宿,除了情懷,還有什麼?

對於出行的人來說,特別是長途、多地的旅行,“住在哪裡”的確是一個讓人頭疼且操心的問題,想要方便,想要舒適,想要安全,現在還想要本土特色。

這幾年,“短居”和“慢旅遊”的流行,越來越多人想做一個臨時居住者而不是觀光者。隨之而來的,是有鮮明個性並且高性價比的民宿的興起。

作為民宿的忠實粉絲,生活君一直對民宿相關的數據十分關注:

截止2018年4月,中國大陸註冊的民宿超過5萬家,市場規模超過190億。各省客棧民宿數量前十名分別為:雲南、浙江、北京、四川、山東、福建、河北、廣東、廣西、湖南。

90後扎堆民宿,除了情懷,還有什麼?

到底哪些人比較喜歡住民宿?

生活榜近期要發佈的《2018中國90後出行體驗報告》中就有答案,在這裡生活君可以提前透露一下。

《報告》顯示,在住民宿的意願上,95後的年輕人熱情最高19歲至23歲的年輕人,有62.7%喜歡住民宿,24歲至28歲的,則為54.5%;女性比例高於男性,有62.6%的女性被訪者偏愛住民宿,男性則為52.9%;戀愛中的人比單身的人更傾向選擇民宿。

90後扎堆民宿,除了情懷,還有什麼?

這些差異是怎麼產生的呢?或者說,為什麼這些群體偏愛住民宿?

個性鮮明

不拘泥於傳統酒店的設計,民宿在視覺上很有新意,在體驗上也一直打出“體驗當地生活”的情感牌。

而且現在不少民宿的主人都是設計師出身,不少甚至獲得過國內外的大獎,設計好的民宿可以讓人眼前一亮,看一眼就會發生“哇”的讚歎,原來還可以這麼設計,原來這個地方有這個功能。

90後扎堆民宿,除了情懷,還有什麼?

相比不用自己掏錢的公務出行,個性鮮明的民宿自然更能讓熱衷自由行的90後們掏錢。

滿足對家的幻想

幾乎所有年輕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理想的家的樣子,大落地窗、鋪了木板的天台、毛茸茸的地毯、早上醒來的鳥語花香.....但苦於現狀,這些往往只能在民宿裡才能短暫地體驗到。

特別是戀愛中的旅人,更渴望得到像家一般溫馨的短居體驗。那些佈置成家,涵蓋住宿、廚房、洗衣功能的民宿,也成了戀人們出行的首選。

90後扎堆民宿,除了情懷,還有什麼?

性價比高

很多人一定都有過這種經歷,訂好了酒店,進入房間,然後驚歎:“怎麼會這麼小?” 酒店的房間面積比較固定,在有限的金額預算內,只能住這麼大的面積。

民宿則不同,除了房間空間夠大之外,周邊的設施,都會擴充活動的空間,尤其是主打自然風光的民宿,往往附帶了庭院、山裡這些風光。

在價格上,2017年,國內民宿平均價格為371元/晚,即使是海外754元/的價格,也比高昂的星級酒店要划算得多。

90後扎堆民宿,除了情懷,還有什麼?

以上種種結合起來,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民宿能帶來最好的體驗,莫過於讓住宿成為旅行的一部分。

對於普通旅行者來說,住在酒店,雖然也很舒適,但卻總是有種外來的疏離感,總能被不斷提醒,自己是個外來人。

在生活君看來,旅行不是旅遊,而是日常生活在不同空間的延續。

對生活君而言,好的短居體驗,就是在外地的時候,也可以給一起旅行的她做一餐溫暖的“住家飯”;是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可以切身切地體會到當地民居的特色,認識不同但各自優秀的房東;是洗完澡後,有洗衣機、有烘乾機、有吹風的陽臺、有擼貓的天井,有家的感覺......

家,就是一個安睡之外,還能洗衣做飯、談情說愛的所在。民宿剛好給了我們旅途中家的感覺—— 除了美美睡大覺,還能美美吃大餐,可以短暫地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也可以感受四海為家的人生快意。

90後扎堆民宿,除了情懷,還有什麼?

生活君住過不少民宿,感受過的最好體驗,是在京都的一個老房子裡。

每天早上我出門前要在門口處穿鞋,房東老太太就會過來跟我說話。我聽不懂日語,就一直傻笑,有時候用互相都不太聽得懂的英文交流幾句。

她知道我喜歡去哪些餐廳,就會讓她兒子提前幫我預定,這樣不僅可以免掉很多預定的費用,還有機會吃到外地人吃不到的美食。

本來對京都說不上特別的喜愛,但這一次的民宿體驗,卻讓我對京都有了新的認識。

90後扎堆民宿,除了情懷,還有什麼?

在旅行成為大眾消費品的今天,相信很多人也如生活君一樣,旅行的初衷,不是能見到多少人,見過多美的風景,而是走著走著,在一個際遇,突然重新發現了這個世界上更多美好。

90後扎堆民宿,除了情懷,還有什麼?

住一次民宿吧,如果你愛生活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