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如何體現「生活的儀式感」

“民宿”這個詞,最初源自日本,指利用自家的閒置房屋,結合所在地的人文、自然文化特色,向旅人提供住宿的一種家庭經營方式。在不少人心中,“民宿”本身,就透著人情味、小而美的精緻。過慣了忙碌的城市生活,每天奔波在車流和人堆裡,早已身心俱疲,總想尋一處靜謐之地。

民宿,如何體現“生活的儀式感”

儀式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是可以讓日常瑣事變得閃閃發光的東西,那麼一家好的民宿,到底如何才能把生活的“儀式感”體現出來呢?

民宿,如何體現“生活的儀式感”

住所一定要有“舒適性”

隨著旅遊業中自駕遊、周邊遊和揹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民宿市場現在表現得也是風頭正勁,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一個成型的市場細分行業。既然是行業,首先就有行業標準,但是民宿的行業標準,可以說是有很多基於基礎規定昇華了的感情因素包含在其裡的。

民宿,如何體現“生活的儀式感”

“民宿”兩個字,最終還是落在了“宿”字上面,所以說本質上民宿首先是一個住所,首要的標準就是“好眠”,如果設計很出挑,用品也很講究,但是就是睡不了一個好覺,那是稱不得一個好住所的。

民宿,如何體現“生活的儀式感”

好住所的基本要求就是:隔音,一定要安靜,至少不能干擾到休息;乾淨、熱水、床品舒服和讓人信任的觸感用品,凡貼身或者用到客人身上的,民宿都是在能力範圍內找到最好的,用民宿主人的話來說就是:不玩虛的,直接用到客人身上的,才是實際的。

民宿,如何體現“生活的儀式感”

主人一定要有“真情懷”

任何生意都有買方和賣方,對於民宿而言,“別具一格的住宿體驗”作為產品的話,那麼這家民宿主人才是民宿產品的生產者。做民宿的人都有一種情懷,希望能夠遠離塵囂,迴歸鄉村田園,做個無拘無束的自由職業者,開一家小店,牆上貼滿了天南海北的人的故事,能夠接觸各種有趣的人、有趣的事,陽光明媚的日子,躺在吊椅上,一杯咖啡,一本小說。可是現在市場的民宿主人,有時候投資一間民宿可能只是趨於對現下生活狀態的疲憊,後期對於民宿的管理上也慢慢的失去了初心。經過長時間檢驗之後仍然樂意並且能夠呆在民宿裡的主人是很難得的,需要有對家庭生活和民宿經營二者之間很強的平衡能力。

民宿,如何體現“生活的儀式感”

一間民宿不會更沒有必要去取悅所有人,有主張自然也就有主人和客人之間的相互喜愛,不論是設計亦或器物,用心之處顯態度。所以一家民宿體現的”生活儀式感”,不僅僅是在滿足住宿客的“儀式寄託”,也是在考驗民宿主人的“真情懷”。

民宿,如何體現“生活的儀式感”

設計一定要有“小格調”

然而除了是一種經濟現象之外,更是文化與精神的融合,民宿的最終核心是情感,民宿本身的設計也是釋放情感至關重要的元素。所以說,一個民宿如何體現生活的儀式感,一個可以喚醒住宿客內心波瀾的場景很重要,客人對於民宿的消費也是分為幾個段位的:位置>風景>設計>體驗>情感。對應客人某個階段的度假需求,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產品形式給予回應,可以引領但無需太超前。在住所之外和主人之上,客人往往會體悟實踐出屬於自己的度假/生活場景。民宿可以讓主人/客人遇見有趣的人、有意思的事、有意義的觸動。

民宿,如何體現“生活的儀式感”

旅行生活對於我們大多數人的價值痛點在於“儀式感”,空間可以有意思,人和事也可以有意思,其實有趣的住宿體驗也是旅行生活的儀式感中必不可少的。

民宿,如何體現“生活的儀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