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每個愛美食的人,都是愛生活的。

因為在美食的烹飪中,有著對所有美好的期許。

這個秋天,闊別已久的陳曉卿,終於給我們端上真正感動人心的溫暖食物。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風味人間》開播至今,僅第一集《山海之間》網絡播放量已達1.7億,豆瓣評分近1萬人打出9.4的高分,彷佛再現《舌尖》曾經的傳奇。

在《野生廚房》《美食獵手》《完美餐廳》諸多有著明星鮮肉加持的美食類綜藝節目夾擊下,依舊獨佔鰲頭,獲得口碑和流量的雙贏。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看著那滋滋冒油的手抓羊肉,那片片剔透的美味火腿,深夜美食的味蕾被再次挑起,有網友說“我的減肥計劃又失敗了”,“深夜外賣走起”。

同樣說的是那些習以為常的食物,同樣講述的是家長裡短的廚房故事,為什麼陳曉卿的美食,能夠穿越熒屏,挑動我們最初的味蕾,激發起我們心中最柔軟的情感?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小萬今天就帶大家瞭解陳曉卿的《風味人間》以及他的美食哲學——

陳曉卿鏡頭下的美食,味道總是離不開風土,而食物更是連接著世界。

新疆庫爾特的羔羊,在簡單的清水中燉煮,指縫間便遊走著最原始的醇香。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像木耳一般怪異的巴楚蘑菇,充滿縫隙的構造用最大程度吸納濃郁的羊肉湯汁,咬一口滿滿汁鮮肉香。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風味人間》的食物,在特寫鏡頭,慢速拍攝的視野下,呈現出極致的美味,每一樣都讓你的腦海中充滿咀嚼的聯想。

讓你不經意地感受撕扯食物時的角力感,牙齒廝磨間透露出層層鮮香,獲得視聽覺、味覺和嗅覺多感官的認知體驗。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然而如果僅僅是食物的美感引發多巴胺的分泌,這樣的美食故事只會是簡單的吃播,又或是循環播放的廚房視頻,過目即忘。

《風味人間》的不同,便在於,每一道食物背後都有著它生長的根,如同我們每個人。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新鮮的手抓肉,是來自新疆阿爾泰山南麓當年生的羔羊,龍鬚筍燉雞中的筍是來自叢林茂密的四川瓦屋山。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美味的食材都有它們獨特的生長地域、環境、氣候,有著它們的天時、地利、人和,有著自己的日月精華。

這是美味元素的開端,如同我們自己,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陳曉卿的美食故事中,始終強調“在地美食”概念,強調食物是當地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一種食物離開那一方水土,便不再是最初的味道。

他不僅講地域特色,更講食物背後的人間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呼倫貝爾的奶桶肉,與卵石烘烤,奶桶密閉高壓,炙烤的製作手法濃烈炙熱,刀鋒劃過濺出滿滿油脂,豪邁非常,這是遊牧民族瀟灑恣意的生活方式獨特呈現。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河南的碾轉,需要把青色的小麥揉搓,翻炒,研磨,再配以花生、蒜泥等涼拌,漫長工藝背後體現的是河南人專注,踏實的性格,以及對土地的敬畏。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此時的食物成為一種文化印記,成為中國人秉性的載體,它記錄著當地的歷史文化,人文情懷,記錄著我們來自何方,記錄著我們的初心。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而我們每個人也如同一道道美食,從出生開始,成長軌跡變塑造了我們全部的人生,塑造我們的獨特性

美食可以在不同地域流轉,我們可以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但最原始的味道依舊在故鄉,最原始的我們依舊在生長的地方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陳曉卿的美食之所以動人,便是它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地方都帶不走風味,任何一個地方都帶不走我們的故鄉印記

不同於《舌尖》,除了講食物背後的中國,《風味人間》的視野更加廣闊,它開始以一種人類學的視野,縱觀食物背後的文化共性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跨越六大洲,二十多個國家地區,他開始觀察同一種食材,類似的烹飪方法,在不同的國家和語境中有怎樣的演繹,而這種演繹方法背後透露著怎樣的民族文化

事實證明,即使相隔萬水千山,但只要自然環境相似,人類就會在自然的塑造下產生文化共鳴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伊比利亞和徽州古城,為了防止潮溼的冬季天氣影響肉類的儲藏,都鑽研出鹽醃火腿的手法。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不論是西班牙流水線式的室內醃製,還是皖南家家戶戶露天晾曬的手法,都讓火腿在鹽分的作用下演變為鮮香異常的美食。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但是不同地域政治經濟體制的不同,歷史流變不同,自然形成文化的分流,而食物也在此過程中呈現不同的地位和食用方法。

伊比利亞的火腿是高貴的待客之道,需要持有專門證件的切片師才能觸碰,常常直接切片,配以名酒佐之。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而中國農耕文明衍生中的火腿,則不過是孩子眼中油汪汪的肉,逢年過節熱熱鬧鬧炒上一盤。

不同的地域生出同類文化的交集,環球同此涼熱,但是歷史的流變作用其中,食物和文化演變出自己的獨特性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這種文化的同與不同才更讓我們認識到美食的文化屬性,是美食最為直接,最為深刻讓我們認清自己,辨清來處

另外,陳曉卿還將表現形式進行了一番革新,通過綜藝化影像表達,讓紀錄片更加包容。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曾經我們提起紀錄片,想到的往往是漫長的記錄,揉碎的耐心。

記錄有著獨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但是這種慢節奏的呈現,卻不適應今天的互聯網傳播。

怎樣才能讓紀錄片更加年輕,讓他的受眾群更加廣闊,讓紀錄片更加包容,風味人間做出嘗試。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不同於以往的普通拍攝,這部紀錄片呈現綜藝化的視覺效果,甚至電影的質感

在講述食物的烹飪過程時,我們可以看到顯微鏡下最細微的運動變化。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哈薩克族人制作馬肉馬腸,我們看到冰天雪地裡保存的馬肉上冰凌的生長,村民們在火腿上均勻地撒鹽,我們看到每一粒鹽在火腿表層炸裂,融化。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這些奇觀化的視覺體驗使用了超微距攝影,顯微攝影手法。

來自奧地利每秒2000幀的高速攝像機記錄下分子的運動,將食物真正的演變過程清楚展現出來,讓常常居高臨下的我們看到微觀世界中的美麗。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這種奇觀影像的呈現方式不僅製造驚喜感,更增加我們對食物的理性認知。

眾人皆知的螃蟹蘸醋食用,但是美味的來源是什麼不得而知。

在顯微視角下,原來是酸性物質醋在接觸蟹肉時,蟹肉像孔雀開屏般炸開了,肉質更加豐盈。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這樣科普性內容讓原本的美食充滿科學的理智,讓原本罪惡感滿滿的吃,變成了一項具有知識拓展意義的科學活動。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除了微觀世界,《風味人間》還創造了電影質感。

電影仰賴鏡頭的多變和節奏的把控,《風味人間》讓影像更加明快了。

西班牙最著名火腿切片師,軟刀切下薄如蟬翼的火腿,捲起,在火爐上清烤,聞香,放入食客嘴中,不到1分鐘的切片流程包含了十多個鏡頭。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流水線上的火腿工廠,流暢的長鏡頭記錄了火腿製作全流程,剪輯節奏明快,充滿西班牙風情。

阿勒泰的夏季牧場,雄鷹翱翔天際,縱深感十足的航拍鏡頭,俯瞰山間行走的羊群,自然的遼闊感震撼人心。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當然還有激烈的動作鏡頭營造的緊張感。年輕的少年繼承父輩的衣缽,獨自站立於船頭,審視著破濤洶湧的大海,當旗魚出現時,縱身投鏢。

電光火石之間是人類與海洋的較量,更是人與自己的搏鬥。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影片使用航拍鏡頭盡現大海的磅礴氣勢,用捕魚少年的主觀視角記錄船隻的顛簸,鏡頭伴隨海洋翻滾的方向運動,時而穿插陰沉的海底鏡頭,高昂的音樂伴隨。

仰視鏡頭下的少年猶如老人與海中的搏擊者,與自然抗衡的緊張感緊緊抓住觀眾眼球。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偏綜藝化的、輕型化的視覺表達,在觀感上更有刺激性,而快節奏的講述方式牢牢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有時候適當向觀眾傾斜,並不一定就是紀錄片失去獨立性的妥協,而是一種方法,讓紀錄片更具有包容性,讓其承載的細膩情感能為更多人感知。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當然,《風味人間》之所以未播就火,更多的金字招牌還是來自總導演陳曉卿的味覺版圖、根與生命。


《風味人間》最令我們欣喜的是沿用了《舌尖1》的原班人馬,總導演陳曉卿,解說李立宏、配樂阿鯤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當年現象級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一經播出評分9.3,創造平均收視率0.5%,超越BBC單集4萬美元的銷售記錄。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然而伴隨陳曉卿的出走,團隊大換血後,《舌尖3》卻遭遇滑鐵盧,豆瓣評分降至3.7分。

可當這個滿是肚腩的愛吃之人重新迴歸,《風味人間》再次取得口碑高峰。

為什麼是他?為什麼是陳曉卿,總能拍出真正好吃的紀錄片?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陳曉卿,一個骨灰級吃貨,從不稱自己是美食家,只是一個愛吃美食的人。

每到一個地方就去搜羅平民美食,被稱為“掃街嘴”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但是他喜歡吃的從不是高級酒店裡的珍奇佳餚,而是名不見經傳的蒼蠅小館。

2008年汶川地震,他去送給養,因為放不下心中念念不忘的江油肥腸,餘震結束又淡定回來繼續吃完。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他說:“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卻用來尋找吃的。”

就這樣他從曾經拍《森林大海》嚴肅紀錄片的帥小夥變成現在肉感十足的“陳黑子”。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的確,他熱愛平民美食,不僅僅因為這些平凡美食是漫漫歲月的經驗結晶,更是因為享受這些普通美食過程中,可以做人最本真的樣子

他說人分AB面,A面可以想吃什麼吃什麼,蹲著站著隨意,B面是克己復禮,也就是俗話常說的“裝B”。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於是他的《風味人間》中,有著河南饑荒時期才會食用的果腹之物,青麥製作的碾轉,有著四川山區農民製作最原始的灰水煮筍,有西北簡單至極的洋芋捻團。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陳曉卿在2015年曾寫過一本書《至味在人間》,他在其中寫道,最好吃的永遠是人

他喜歡和三五好友一起組“北京老男人的飯局”,漫無邊際地探討人生,傾聽,互黑互損。

因為在他看來好吃的東西不僅要自身味道好,更重要的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吃,和誰吃

沒有好朋友,美味佳餚如同嚼蠟。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因此在他的美食觀中,美食背後的人和事,共同構造的回憶,絕不會與美食本身割裂開。

他重視講美食背後的風土人情,講那些普通卻本真的食物背後,更為煙火氣的人生。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渴望燃燒自己的小宇宙,單純享受與大海搏鬥快樂的年輕鏢魚手,養育大閘蟹為生的漁民,每日進山挖筍的村民。

他熱愛人間煙火更勝過高堂廟宇,因為這些最普通的菜和人,才最具有代表性,才讓我們看到更為廣闊的中國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陳曉卿曾說:“每個人的腸胃實際上都有一扇門,而鑰匙正是童年時期父母長輩給你的食物編碼。”

在他的世界中,美食是勾連故鄉的門,是引發回憶的導線,是一個人身上的文化印記。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於是在風味人間中,每個故事都從孩子的視角開始,新疆阿爾泰,外孫吾爾孫興奮地選擇款待客人的羔羊,大口吃著手抓羊肉。

河落平原爺爺王古鐸為孫女製作著碾轉。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家鄉的食物塑造孩子對於美好最初的認識,更確定了他們的味蕾,無論未來身處異鄉,味覺的記憶都會指向故鄉的方向

陳曉卿的好吃塑造了他的美食觀,成長的生活環境建設了他的價值觀。

什麼樣才是值得記錄的,什麼樣才是中國人自己的美食世界,他有著獨到的見解。


吃貨必看節目|《風味人間》才是我們想看的舌尖中國


風味人間,的確好看,因為它帶我們找尋隱藏的風味,觸碰了真實的人間。

山海之間偶然落地生根,成就萬千餚變,化作滾滾紅塵。

穿越香料歧路,幾度江湖夜雨,燈火萬家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