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仁化省级古村落恩村:打造红色魅力特色古村


「乡村振兴」仁化省级古村落恩村:打造红色魅力特色古村


仁化县城口镇恩村是省级古村落,始建于宋朝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恩村是革命老区村,早在1925年中共广东省委派员到仁化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农民军党组织,并在恩村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红军长征期间还在该村修整。恩村还是省定贫困村,全村有贫困户35户84人,由东莞市凤岗镇和市文广新局帮扶。

该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城口镇建设红色特色小镇实际,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着力打造红色特色魅力古村。

如今,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等工作,恩村的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乡村振兴」仁化省级古村落恩村:打造红色魅力特色古村


恩村俯瞰图。

党建引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该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6名。通过落实“头雁工程”“青苗工程”,培养2名党组织书记和2名“两委”委员后备人员。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开展“固定党日+”动、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等工作,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筑牢党员“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通过开展“一线双联”活动,县、镇领导经常到城口村挂点包村指导,解决该村在乡村振兴和古村落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据了解,恩村在古村保护和红色村建设规划工作中,支部通过把握方向、协调自治组织营造环境、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并向上级提出建议,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在古村保护和红色村建设中的主体意识,把群众意愿变成村“两委”工作目标,把村党组织意愿转变成党员群众自觉行动,进一步推动工作的开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精准扶贫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恩村产业发展以柑橘为主,其中贡柑约500亩,已挂果的有300多亩年产量约150万斤,沙糖桔800多亩,已挂果的约500多亩,年产量达125万公斤。以上两项年产值可达1300多万元,激发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驻村工作队广开思路、扎实推进,实施了教育扶贫、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危房改造、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措施,帮助该村村民逐步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84人中,已实现预脱贫23户49人。


「乡村振兴」仁化省级古村落恩村:打造红色魅力特色古村


恩村门楼。

发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工作中,恩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小组、村民理事会和乡贤的作用,统一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的思想。恩村大村村民户数多、房屋老、布局杂乱且乱搭建多,拆除难度很大。为了把工作落实下去,该村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带头拆除自家破旧房子,如蒙荣昌主动拆除自家围墙,为清拆让道,其他村民看到也就没有了异议,积极配合拆除。自启动以来,恩村村清理村巷道、屋前屋后及沟渠池塘溪河共18处,清理堆积物、杂草、淤泥及垃圾10吨,拆除危、旧、弃房及乱搭乱建、违章建筑27处。


传承文化营造文明乡风


恩村古村民风淳朴,传统文化深厚,历来有新春拜祖、清明节祭祖和大庙打醮等活动,每逢佳节,村民都会组织自古沿袭下来的火龙庆瑞、水陆对歌和龙狮舞等表演。红军长征期间曾在恩村修整,留下了革命宣传标语,并帮助当地村民打土匪恶霸,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期间有两名红军烈士在恩村牺牲,村民还自发组织为他们修建墓地。村民致富后,更加发自内心地支持党、拥护党,进一步营造了更加和谐的氛围。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教育引领群众的作用,传承古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倡导守望相助、邻里相帮的文明乡风。

「乡村振兴」仁化省级古村落恩村:打造红色魅力特色古村


「乡村振兴」仁化省级古村落恩村:打造红色魅力特色古村


「乡村振兴」仁化省级古村落恩村:打造红色魅力特色古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