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負債能讓你更有錢?聰明的人不僅會理財,更懂得理債

借錢買時間是一輩子最明智的交易,聰明的人不僅會理財,更懂得理債。“債”是種可貴的人生資源,善用債務工具,可以“債中生錢”,為理財大業加分。而不良債務則會導致身陷債務苦海。(值得花3分鐘看的文章!)

一、負債讓你更有錢!!越有能力,越要借錢。


銀行不會隨意提供給我們房貸,為了控制銀行自身的風險,銀行會有針對性地選擇放貸對象。

越有能力的人,銀行越願意借錢給他,因為銀行知道,能力就代表了實力,代表了還款的保障。

對於我們自身來說也同樣如此,越有能力的人,越是要想著如何能通過借錢,用別人的錢來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

比如說信用卡,長期來看只要在每個月免息期內還款就可以從銀行免息貸到一筆錢,如果我們的能力足夠強,銀行甚至可以給我們幾萬以上的額度。

比如我的白金卡,透支額度是6萬元,等於沒有任何成本,我每個月就有了6萬元資金可供週轉。

如果我再活幾十年,那這筆錢就相當於銀行白白把這6萬元送給我使用幾十年,還不用我負擔任何費用。

假設房子的價格是100萬元,我們辛辛苦苦積攢了100萬元,我們是用這100萬元全款買一套房,還是每套首付20萬元買5套房子更好?

在房價上揚的時代,怎樣算都是後者更加有利。所以說,選擇消費貸款,實際上就是學會利用個人信用,利用負債更快地獲得財務自由。

我很認同一個國外的理念:從銀行借到的錢越多,一個人的財務自由度就越高,同時還意味著這個人越有本事。

①窮人財富積累的一般軌跡是:

努力工作—掙取工資—消費—儲蓄。窮人拼命掙錢,但總是將掙到的錢放在銀行裡面,讓錢靜靜地躺在那裡。

②富人的財富軌跡是:

努力工作—掙取收入—更多的是努力想辦法向銀行借錢—用負債的方式來生錢—輕鬆致富。富人總是想著借雞生蛋,用銀行的錢、別人的錢來為自己服務,最終讓自己走上富裕之路。

學會負債讓你更有錢

為什麼負債能讓你更有錢?聰明的人不僅會理財,更懂得理債

現代人的生活裡,大到房貸車貸小到信用卡,多多少少都有“債”的存在。

人們的觀念也早就從中國老太式的“攢錢買房”轉變成美國老太式的“貸款消費”。

不過如果你只知道透支借貸,對“債”的理解還停留在“欠債還錢”的水平上,那可真有點跟不上時代了。

其實無論買房買車,還是分期付款購物,背後都有一套債務融資的邏輯在運作。

聰明的人不僅會理財,更懂得理債。“債”是種可貴的人生資源,善用債務工具,可以“債中生錢”,為理財大業加分。而不良債務則會導致身陷債務苦海。


如何鑑別債好債壞?


債務也是有好壞之分的,理財專業術語把它們叫做“良性債務”和“不良債務”。

它們的區別一句話就能說清楚:良性債務在給你賺錢,而不良債務則會從你口袋裡往外掏錢。

舉個簡單的例子:買房所欠下的房貸幫助你解決了購房時的資金困難,幫你賺進房產升值的利潤,還抵消部分的通貨膨脹,可以說是在幫你省錢和賺錢; 而那些沒有能夠在免費還款期內還完的信用卡卡債就是不良債務,因為會產生大額的利息支出。


有了“賺錢”還是“花錢”這個標準,你就能很快為自己的債務做個“好”“壞”大鑒別,早點清理不良債務了。

“負債”,聽起來多麼讓人可怕的詞語!很多中國人都不敢借錢,也不會借錢。不僅不借錢,還拼命的存錢。看著存在銀行裡的數字一點一點增加,心理特別有成就感。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據統計,在負利率時代下,10萬塊存銀行,一年要虧537元。

所以,沒有出門就撿錢的技能,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有10萬塊的存款。

這樣只會越存越窮,並不能讓我們守住財富。

相反,“負債”可以讓很多人變得更富有,所以越有錢的人越喜歡借錢,讓我們來看看“負債”到底會帶來哪些好處吧!

借錢,其實有4個效應,適當的平衡負債,可以讓資金在“利滾利”這樣一種狀態下盤活。

>>>>1、財富聚集財富(馬太效應)

舉例子:一個銷售經理,穿著38塊的襯衣,坐了兩小時的公交車到客戶公司推銷價值10萬元的產品。同樣一個銷售經理,衣服得體,開著體面的小車(貸款買的),到同一個客戶公司賣價值10萬元的同一款產品。


如果在銷售員的銷售技能沒有太大差別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想象後者成功的機會大很多,因為成功吸引成功,財富聚集財富。儘早讓自己擁有財富會加快財富積累的速度。

>>>>2、借錢生錢


馬雲、王健林、雷軍、喬布斯這些富翁(也是“負翁”)的例子我不想舉,大家覺得比較遠。

就看看我們身邊那些借錢+貸款買房的房哥、房姐、房親戚們吧。存錢的朋友們,辛辛苦苦攢下的工資錢趕得上房價飆升的速度嗎?

人的收入有多種:勞動型收入,投資型收入,資產型收入。中國69.7%的勞動人民只有勞動型收入,不懂投資和理財。

不一定要買房,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年化20%以上收益的投資機會。如果我們有機會用好我們的信用,借錢生錢,那會是我們財富自由的快車道。

>>>>3、信用增值


人們常常關心個人的有形資產——錢、房、車……卻很容易忽視更有價值的無形資產——信用,因為他們不知道信用其實是有價值的。

銀行的錢借的次數越多,信用評分越高,未來借款額度越高,利息越底,這就是信用的資產。支付寶花唄、京東金融、信用卡都是一樣的道理,越借錢信用價值越高。

>>>>4、抵禦財務風險


創業的人都會懂,人總會有缺錢的時候,真著急的時候借錢不一定有信用基礎,有錢的時候也是可以通過少量多次的借貸強化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的。

雷軍說過:企業融資要在企業經營得好的時候去融,這個時候是強化信用,加強企業實力最好的時候,等企業碰到困難了再融就很難了。

>>>>5、適當的負債是成長的最佳動力


這句話尤其是對年輕人講的。

憑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幹勁兒和勇氣,年輕人迫切需要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他們需要成長,需要試錯,需要機會,需要人脈……而這些無一不需要錢。

很多人如果沒有負債的壓力,估計也會像大多數人一樣平平庸庸、碌碌無為地走向平凡之路,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6、借錢買時間是一輩子最明智的交易

馬雲一次演講後,一個學生問:“如果可以的話,我用我的年齡換你所有的財富,你願意嗎?我是1999年的。”馬雲說:“當然願意”。


錢能買到時間嗎?當然可以了。

2000公里的火車票價格300塊,飛機票是1500塊,1200塊買8個小時。滴滴用數十億元的補貼快速形成市場佔有率,程維說,我們是用錢買時間。

能花錢解決的問題,儘量不要浪費時間。借錢買時間,會是我們一輩子最明智的交易。

當然,負債是有風險的,所以有四個原則不能忘

>>>>A 只為必要的事負債


確認為何負債是相當重要的。

如果是投資在學習上,或是購買增值性商品如房子,又或者有必不可少的重要支出如家人生病,借貸是有必要的。

但是花費在吃喝玩樂或日常生活的消耗品上,例如吃一頓大餐、買件名牌衣服、到KTV唱歌、和朋友聚會,則一定要量入為出。

寧可剋制消費慾望,也不要借錢來花,不然刷卡透支成為慣性,淪為卡奴,日子就不好過了。

>>>>B 負債金額要在還款能力範圍內


相比父母輩輕易不敢借錢的保守謹慎,今天我們的債務觀念可是要大膽激進很多。

特別是年輕夫妻,買房、買車,錢不夠怎麼辦?往往是先借再說。

這時候就只顧著湊足首付,完全沒有考慮到還款能力,事後發現即使不吃不喝,也無力還債。

其實無論哪種形式的借款,如果不能按約定準時歸還,都是會有大問題的。

首先會產生滯納金,其次還會在信用記錄上留下一筆

現在信用記錄已經全國聯網,不良記錄會影響各方面的其他貸款申請,或者被核定成更高的貸款利率。

>>>>C 牢記沒有免費的借款

買車時,4S店說“0利率車貸”;

想出國旅遊時,商業銀行的個人小額貸也是“0利息”……

有各種各樣的商品,在用“免費借款”吸引你去消費。


不過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即使按照現在的1年期活期利率來算,免費借給你1年,銀行也要損0.3%的利息。

難道是商家貼錢了?當然不是。

在“0利息”的背後,還藏著眾多的“手續費”、“服務費”、“審核費”、“管理費”……

即使你不用付利息,你還是要為這些費用來買單。

而對你來說,這些費用叫做“利息”還是“服務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需要付多少錢。

所以在決定借款的時候,除了確認利率,還要確認為了借款要付出的總費用是多少。

>>>>D 認清是債早晚都要還


拿著信用卡刷刷刷的時候確實是很爽,但是等到要還款了,就變成了一個大寫的懵逼。

所以如果有債務在身,花錢做事都得把債務考慮進去,做好還債準備。

制定合理的理債計劃,明確什麼時候還,用什麼錢還。

為什麼負債能讓你更有錢?聰明的人不僅會理財,更懂得理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