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張小龍從程式設計師到商業精英的蛻變之路

七年前,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APP橫空出世,它就像我們的時代見證者一樣,與我們一起進入了移動互聯網世界當中;很多人都說喬布斯的iPhone的誕生改變了移動通信市場,那麼這款APP的誕生那絕對可以說是改變了中國的網絡環境

“微信之父”張小龍從程序員到商業精英的蛻變之路

這款APP是目前最為火爆的APP,如果在行業內它敢稱第二,那估計很少有APP敢坐第一的位置;而這款APP的創始人則有些低調了,甚至使用這款APP的人都不知道是他發明的。這款APP就是我們經常使用的微信,而這個人就是“微信之父”——張小龍。

在行業內,有句話是這樣講的“人有多低調,爆發的時候就有多高調”,雖然說這句話只能是作為一個普通的描述一個的句子,但是這句話可真的就可以被張小龍賦予其獨特的靈魂了。為何這樣說?因為在多年前,張小龍也僅僅只是一名“程序員”,那個時候真的是低調的很。

在沉浮多年後,他才帶來了這樣一款在全國範圍內都引發轟動的軟件。當然了,隨著他的成功,他的每次公開露面都會成為焦點。原因很簡單:微信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出行、購物、轉賬支付等操作,在微信都可以實現。

“微信之父”張小龍從程序員到商業精英的蛻變之路

張小龍,1969年出生於湖南;有些時候真的是不由自主的會感慨:造化弄人。因為小米集團總裁雷軍,也是1969年生人,只不過雷軍是出生在了一江之隔的湖北。而張小龍所讀的華中科技大學與雷軍所讀的武漢大學也只是一湖之隔。但是呢,也就是這看似簡單的“一江一湖”之隔,也造就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

瞭解雷軍的人都知道,雷軍從一開始就具有相當專業的商業氣息,而且商業眼光非常獨到;但張小龍呢,卻與雷軍有著完全不同的氣息,他曾被評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具有文化氣息的產品經理。用我們最簡單的話來形容那就是:“文藝範十足的產品經理。”因為張小龍的喜好非常少,被我們知曉的也只有:網球、音樂這樣的大眾嗜好,其他的時間,他都是沉默的教科書。

其實呢,張小龍的內心可不喜歡這樣的沉默;1994年,年滿24歲的張小龍研究生畢業,而他也是被分配到了電信機關工作,要知道,這可是“鐵飯碗”,那也是當時很多人的夢想。但是張小龍卻不是這樣,他只是看了一眼那座令無數人都豔羨的電信大樓,然後他就選擇了離開。原因?很簡單,張小龍嫌這座大樓太壓抑了。

“微信之父”張小龍從程序員到商業精英的蛻變之路

要知道,“鐵飯碗”丟了,自己的生活自然不會過得很好;於是張小龍在這個時候來到了廣東,做起了“碼農”,一臺電腦,一杯水,就這樣,他在這個環境下開始了自己的人生。

有些人,總會在沉默中變得更加沉默,而有些人,則會在沉默中找尋打破沉默的規則;就在這個環境下,張小龍打造出了國內唯一一款能夠與微軟郵箱抗衡的FOXmail郵箱;要知道,當時也正是處於了一個互聯網的上升期,這款產品一經推出就吸引了400多萬的用戶。但是呢,這款郵箱是免費郵箱,並未帶給張小龍帶來收入。他甚至被外界取笑為“互聯網界悲情的創始人”。但是,人生有時候就是這麼戲劇性;後來,FOXmail郵箱被博大公司以1200萬的價格收購,張小龍還被任命為了博大國際的首席執行官。

時間總是會沉澱一些東西,也總會讓我們錯過一些事物;2005年,張小龍在銷聲匿跡了幾年後,他也因此錯過了互聯網發展的第一波好時光。隨後,張小龍與自己的FOXmail一起打包被“賣”給了騰訊。

“微信之父”張小龍從程序員到商業精英的蛻變之路

當然了,QQ郵箱又劃歸給了張小龍;而這個郵箱並未像張小龍的預期那樣發展,因為該產品一味的去模仿其他同類郵箱,所以使得這款郵箱的用戶少之又少,甚至還曾被邊緣化了。直到後來馬化騰的介入,這款郵箱改為了精簡化,並且張小龍加上了超大附件的功能。此後,QQ郵箱才逐漸的累積起了用戶。

當然了,張小龍並不想這樣的沉默下去。

2010年,張小龍看到了KIK功能後,突然萌生了做微信的想法,於是他立刻發信息給馬化騰,而當時馬化騰也並未休息,直接給張小龍回覆了四個字:馬上就做。

要知道,當時騰訊公司已經有三個團隊都在做這款軟件,一個是張小龍的團隊,另外兩個則是無線事業部和Q信團隊,而這兩個團隊的負責人都是劉成敏。張小龍與劉成敏相比,張小龍是無法被人信任的,因為劉成敏是騰訊的元老,而且親自帶領團隊研發了多款軟件。但是,誰也沒想到,張小龍就這樣成功了。

“微信之父”張小龍從程序員到商業精英的蛻變之路

2011年,微信1.0版本面世,在短短的三個月的時間裡用戶數量就來到了驚人的400萬,上線433天,微信的用戶就成功的突破了一個億。就在這一年,張小龍也正式的被任命為了騰訊集團的副總裁。

是的,少年得志,但是大器晚成的程序員,僅用了6年的時間就爬升到了騰訊的高層。

截止到今年,微信用戶的累計數量就達到了9.38億,用戶也是遍佈了世界各地。

要知道,微信目前已經成長為了騰訊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其社交廣告收入就達到了驚人的62.9億。

是的,就是這樣一個程序員,人生軌跡是這樣的戲劇性。

“微信之父”張小龍從程序員到商業精英的蛻變之路

不知道大家對張小龍的微信有怎樣的看法和觀點呢?歡迎大家在評論下方留言發表自己觀點。

科技源自於生活,不知道大家是否還喜歡今天的分享呢?看完之後不要忘記關注我哦(點了訂閱和關注,下次找我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