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华文明号称“上下五千年”,到底有何证据!

在中国迄今发现的人类活动历史为160—180万年,而有传说的历史仅为1万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更短,约为5000年。从180万年到有传说记录的1万多年,在这160多万年里,我们的祖先都在干什么?难道他们也像其它动物一样,过着低级的捕食生活,一过就是100多万年吗?难道160多万年的进化还没有5000年进化快吗?肯定不是这样子的,这100多万年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不妨从两个方向思考:一是理清中华民族最早的祖先序列,从他们那里找到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二是从社会文化学考证,推断中华文明发展可能达到的高度。

从元谋人到中华民族传说中的始祖,有一百多万年的空间,在这一百多万年里,人类没有创造文明吗?

我们通常奉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据《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相传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郑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

为什么中华文明号称“上下五千年”,到底有何证据!

那么伏羲帝和女娲帝又是何许人呢?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相传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

伏羲帝的母亲是风兖部落的女首领,居住在华胥山之渚(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被称为华胥氏。华胥氏年轻有为,与族叔风偌率族人逐水草而居,过着浪漫的游牧生活。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为什么中华文明号称“上下五千年”,到底有何证据!

晋"皇甫溢的《帝王世纪》、《遁甲开山图》、《通鉴外记》说在太昊伏羲之后有天下的15个部落联盟,都承继了伏羲的称号,他们分别是:女娲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卷须氏(《通鉴外记》有,其他2书无)、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易纬"稽览图》说由甲寅伏羲氏到无怀氏,一共是57882年。

另一个传说人物应距他不远,那就是盘古了。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该书说:“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如果《三五历纪》记载为真实,盘古睡了一万八千年,又活了一万八千年,前后也仅有三万六千年,从盘古到伏羲再到今天,中华民族的历史也不过10万年。而从元谋人到盘古这160多万年间,华夏大地上的人类都干了些什么?在这一百多万年里,人类没有创造文明吗?如果有文明,这些文明是什么?都到哪里去了?答案是耐人寻味的,我们不能因为没有中华民族对文化的失忆而否认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否则那一百多万年里,我们的祖先白活了。

从社会文化学考证,社会文化发展的自然轨迹能告诉我们,那一百多万年里发生的一切,包括那场几乎灭绝整个人类的洪水淹没的文化。

为什么中华文明号称“上下五千年”,到底有何证据!

考察人类生存文化应当首先考察人类的生活方式,一是吃,问题包括吃什么、如何吃、如何获得食物?二是穿,问题包括人类知不知道穿衣、穿什么衣服、衣服从哪里来?三是住,问题包括住哪?住山洞还是房子,住什么样的房子?四是行,就是人们的行为方式,包括伦理规范和生产方式等。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人类牙齿的地层发现了石器和炭屑,证明170多万年前元谋人已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火。元谋人无疑还处于原始人类状态,如果将他们作为中华大地人类的起源,但此后10万年、20万年、30万年……他们经历了哪些进化?取得了哪些文化成就?有没有遭受部落间的征伐与交流?有没有遭受瘟疫和洪水的灭绝?恐怕都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信,在随后的一百多万年,人类决不会始终像元谋人那样,生活在山洞里,文明仅止步于火。

据上古传说,人类在遭到洪水后,人烟断绝,仅存伏羲与女娲,他们本为兄妹,为了延续人类,便结为夫妇。这说明在他们之前不仅已有人类,而且还达到相当高的文明。有部落,说明有了基本社会结构,过游牧生活,说明人们已走出动物随机觅食的时代,更重要的是伏羲与女娲以兄妹结合为耻,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伦理规范,洪水灭绝人烟的传说告诉我们史前文明可能随着先祖的灭绝而灭绝,伏羲与女娲的功绩只不过是对前人的传承发展而已。伏羲与女娲未必是他们所处那个时代最智慧的人,纵然是,他们也不可能精通百业,面对人类的空前大灭绝,他们能做什么?恐怕更多的是从头再来。所以在他们之前的100多万年里,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也未必就是文明重新开始后的样子,说不定在此之前,人类社会已经历了多次生灭,伏羲与女娲不过是最后一次文明创造的延续,但我们从伏羲的作为也许能够体察到最近一次文明阶段,华夏先民们已经创造的成就。

相传伏羲姓风,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称太昊。最早记载伏羲的是出于战国中晚期的《庄子》,《史记》从黄帝记起,不为伏羲作传,所记伏羲有两处,均系引前人所言。东汉班固《汉书》突破《史记》的界限,将上古帝王从黄帝推至伏羲,至此,伏羲开始登上官定正史。《汉书"古今人表》中首叙伏羲,次列炎、黄,以伏羲为历史源头,认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因而他是百王之先,而炎、黄诸帝继伏羲而王。《白虎通义》言:“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把伏羲推到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晋代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是一部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三皇首列伏羲,言伏羲功业:“继天而王”、“作八卦”、“造书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等。我们注意到,皇甫谧说:“女娲氏……承庖牺制度。……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混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如传说真实,则伏羲时社会秩序已定,有家庭,有姓氏,懂历法,知术数,用文字记事,靠渔猎与家养生活,聚会时能演奏陶埙、琴瑟等乐器。社会有最高统治者,他们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统治地域分而治之。可见当时已有了“国”,具有较为完整的社会管理体系,社会形态基本是成熟的。这样的社会形态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传续了多少年,1万年、2万年,10万年、20万年,还是更长?如果很长,就应该有暴力和战争的记述?如果很短,社会根本不会发展得那么成熟。这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文明的断代。真如传说那样,洪水灭绝了人类(甚至多次灭绝),让历史前进后再倒退。这样就存在不为传续的史前文明,经过几万年、十几万年、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沧海桑田,连一点遗迹都找不到了,永远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二是文字流传导致的人类失忆。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书籍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夏、商、周时代的书呢?相传伏羲时就封泰山,大的政治活动必有记事,据传当时已“造书契”,可后来为何没有了这些“书”呢?必是这些“书”的保存出了问题。有趣的是,即使春秋战国时期的书里关于上古的记录也很少,很多历史差不多是空白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又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当时虽然有了文字,但真正习文者却很少,存“书”不多,一旦遇到“焚书坑儒”事件,许多旧书被毁,文人又畏惧政治,不敢著述,许多“旧事”因而不得而知,成为只言片语的传说。另一种可能是灭史,就是后朝推翻前朝的统治,连它的历史也毁掉了,正如亚历山灭了波斯帝国,结果连它的文化也一起灭掉。商汤灭夏桀,为了消除人们对夏先朝开明时代的留恋,将夏朝历代君主的功业隐匿,只歌颂商汤和他的先民,而关于夏则不许传扬,久而久之,关于夏的记述几乎成了空白,留下的只有帝王传续谱系和诸如对夏桀暴戾的挞伐。如此,代代传袭,历史记载不断被抹掉,最终我们忘记了许多历史,包括上古的历史,甚至伏羲之前的历史。

第三种可能就是祖先们用于记事的工具真的无法保存,最终都烂掉了。

这三种可能性都有,但会不会是真如上古传说,一场洪水淹没了华夏大地,不仅灭绝了人类,还毁掉了华夏文明的记录?对此,这不能说没有可能。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中华大地人类发展史决不是从伏羲(假设他真有其人)开始的。

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他之前人类发展至少经历了三个时代:部落群居时代、家庭族群时代、国家分治时代。部落群居时代又经历三个时代:穴居时代、房居时代、分居时代。在穴居时代,人们顺天然生活,住天然洞穴或人工洞穴。后因人口增多和对房屋建筑技术的掌握,人们开始筑房居住,有了房子,人们抗御自然和灾害的能力增强。最初是筑房群居,后来便以家为单位,筑房分居。家庭族群时代大致经历了两个时代,即部落时代和部族时代。部落以群而生,部族则以族即血统而生,族群的分离以有姓氏为标志,有多少个姓氏便会有多少个部族。有了族群便有了利益分割,便会有暴力和战争,一是部落间的战争,一是部族内部的战争,有战争必须有平息战争的机器,国家与统治者随之产生,从此人类社会进入到国家分治时代。那时的国家并非是暴力统治的机器,而是平衡利益的机器,因此赋予统治者更多的是责任,而不是权力,统治者都是德高望重者,他们品行高尚,处世公正,那时维护统治更多的是靠规范约束。因此,才有对三皇五帝的歌颂,才有帝位禅让的传说。

从部落群居时代到家庭族群时代,再到国家分治时代,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漫长的人类发展进程中,对于历史,先民没有记录,也根本无法记录,只有靠传说。人们的记忆毕竟是有限的,短期的传说可能是真实和完整的,在经历千万年之后,一切都不再真实,加上先民神化、圣化地描绘,一切都不再是它本来的面目。成吉思汗离我们并不远,而关于他的许多事迹只能靠传说记载,因此也不再真实,何况上万年的传说呢?

伏羲部落与“山顶洞人”可能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如果我们的先民真的来自南方,那么我们祖先的文明史恐怕就真的难以计算了。 1929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位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村龙骨山上的北京猿人遗址,发现了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后来又发现了5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和200多块骨化石,还有大量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后来在龙骨山上陆续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属直立人种。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的洞穴生活,能够使用和制造粗糙的石制工具,并已学会使用火取暖和吃熟食。根据对文化沉积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1930年,在龙骨山顶部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但这是否能够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与“山顶洞人”关系不大呢?从70万年到2万年,人类进化那么慢,生活在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在此后的1万年里能够发展到伏羲(约前1万年)时代的文明程度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处于同等水平的元谋人在经历170万年的发展后又应该到达怎样的水平呢?我们的祖先来自南方的可能性恐怕会更大些。当然不排除不同地域人类的同进化,最终走到一起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