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華文明號稱「上下五千年」,到底有何證據!

在中國迄今發現的人類活動歷史為160—180萬年,而有傳說的歷史僅為1萬多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更短,約為5000年。從180萬年到有傳說記錄的1萬多年,在這160多萬年裡,我們的祖先都在幹什麼?難道他們也像其它動物一樣,過著低級的捕食生活,一過就是100多萬年嗎?難道160多萬年的進化還沒有5000年進化快嗎?肯定不是這樣子的,這100多萬年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們不妨從兩個方向思考:一是理清中華民族最早的祖先序列,從他們那裡找到中華文明發展的軌跡。二是從社會文化學考證,推斷中華文明發展可能達到的高度。

從元謀人到中華民族傳說中的始祖,有一百多萬年的空間,在這一百多萬年裡,人類沒有創造文明嗎?

我們通常奉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據《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相傳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鄭的軒轅丘有個龍圖騰的國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媧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

為什麼中華文明號稱“上下五千年”,到底有何證據!

那麼伏羲帝和女媧帝又是何許人呢?伏羲又作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史記中稱伏犧。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早期,相傳與其妹女媧成婚,生兒育女,成為人類的始祖。

伏羲帝的母親是風兗部落的女首領,居住在華胥山之渚(今甘肅慶陽市與平涼市境內的沿河地帶),被稱為華胥氏。華胥氏年輕有為,與族叔風偌率族人逐水草而居,過著浪漫的遊牧生活。相傳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外出,在雷澤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用她的足跡丈量了大人的足跡,不知不覺感應受孕,懷胎十二年後,伏羲降生了。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東晉王嘉《拾遺記》說:“春皇者,庖犧之別號。所都之國有華胥之州,神母遊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說:“太暤包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

為什麼中華文明號稱“上下五千年”,到底有何證據!

晉"皇甫溢的《帝王世紀》、《遁甲開山圖》、《通鑑外記》說在太昊伏羲之後有天下的15個部落聯盟,都承繼了伏羲的稱號,他們分別是:女媧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卷鬚氏(《通鑑外記》有,其他2書無)、慄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易緯"稽覽圖》說由甲寅伏羲氏到無懷氏,一共是57882年。

另一個傳說人物應距他不遠,那就是盤古了。盤古最早見於三國時徐整著的《三五曆紀》,該書說:“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如果《三五曆紀》記載為真實,盤古睡了一萬八千年,又活了一萬八千年,前後也僅有三萬六千年,從盤古到伏羲再到今天,中華民族的歷史也不過10萬年。而從元謀人到盤古這160多萬年間,華夏大地上的人類都幹了些什麼?在這一百多萬年裡,人類沒有創造文明嗎?如果有文明,這些文明是什麼?都到哪裡去了?答案是耐人尋味的,我們不能因為沒有中華民族對文化的失憶而否認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否則那一百多萬年裡,我們的祖先白活了。

從社會文化學考證,社會文化發展的自然軌跡能告訴我們,那一百多萬年裡發生的一切,包括那場幾乎滅絕整個人類的洪水淹沒的文化。

為什麼中華文明號稱“上下五千年”,到底有何證據!

考察人類生存文化應當首先考察人類的生活方式,一是吃,問題包括吃什麼、如何吃、如何獲得食物?二是穿,問題包括人類知不知道穿衣、穿什麼衣服、衣服從哪裡來?三是住,問題包括住哪?住山洞還是房子,住什麼樣的房子?四是行,就是人們的行為方式,包括倫理規範和生產方式等。1965年,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人類牙齒的地層發現了石器和炭屑,證明170多萬年前元謀人已能夠製造工具和使用火。元謀人無疑還處於原始人類狀態,如果將他們作為中華大地人類的起源,但此後10萬年、20萬年、30萬年……他們經歷了哪些進化?取得了哪些文化成就?有沒有遭受部落間的征伐與交流?有沒有遭受瘟疫和洪水的滅絕?恐怕都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確信,在隨後的一百多萬年,人類決不會始終像元謀人那樣,生活在山洞裡,文明僅止步於火。

據上古傳說,人類在遭到洪水後,人煙斷絕,僅存伏羲與女媧,他們本為兄妹,為了延續人類,便結為夫婦。這說明在他們之前不僅已有人類,而且還達到相當高的文明。有部落,說明有了基本社會結構,過遊牧生活,說明人們已走出動物隨機覓食的時代,更重要的是伏羲與女媧以兄妹結合為恥,說明當時已經有了倫理規範,洪水滅絕人煙的傳說告訴我們史前文明可能隨著先祖的滅絕而滅絕,伏羲與女媧的功績只不過是對前人的傳承發展而已。伏羲與女媧未必是他們所處那個時代最智慧的人,縱然是,他們也不可能精通百業,面對人類的空前大滅絕,他們能做什麼?恐怕更多的是從頭再來。所以在他們之前的100多萬年裡,中華大地上的人們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也未必就是文明重新開始後的樣子,說不定在此之前,人類社會已經歷了多次生滅,伏羲與女媧不過是最後一次文明創造的延續,但我們從伏羲的作為也許能夠體察到最近一次文明階段,華夏先民們已經創造的成就。

相傳伏羲姓風,有聖德,像日月之明,故稱太昊。最早記載伏羲的是出於戰國中晚期的《莊子》,《史記》從黃帝記起,不為伏羲作傳,所記伏羲有兩處,均系引前人所言。東漢班固《漢書》突破《史記》的界限,將上古帝王從黃帝推至伏羲,至此,伏羲開始登上官定正史。《漢書"古今人表》中首敘伏羲,次列炎、黃,以伏羲為歷史源頭,認為伏羲氏“繼天而王”,因而他是百王之先,而炎、黃諸帝繼伏羲而王。《白虎通義》言:“三皇者何謂也,伏羲、女媧、神農是也。”把伏羲推到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晉代皇甫謐所著《帝王世紀》,是一部專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蹟的史書,所敘上起三皇,下迄漢魏。三皇首列伏羲,言伏羲功業:“繼天而王”、“作八卦”、“造書契”、“作瑟三十六絃”、“制嫁娶之禮”、“取犧牲以供庖廚”等。我們注意到,皇甫謐說:“女媧氏……承庖犧制度。……及女媧氏沒,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慄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渾混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凡十五世,皆襲庖犧之號。”

如傳說真實,則伏羲時社會秩序已定,有家庭,有姓氏,懂曆法,知術數,用文字記事,靠漁獵與家養生活,聚會時能演奏陶壎、琴瑟等樂器。社會有最高統治者,他們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統治地域分而治之。可見當時已有了“國”,具有較為完整的社會管理體系,社會形態基本是成熟的。這樣的社會形態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傳續了多少年,1萬年、2萬年,10萬年、20萬年,還是更長?如果很長,就應該有暴力和戰爭的記述?如果很短,社會根本不會發展得那麼成熟。這隻有兩種可能:

一是文明的斷代。真如傳說那樣,洪水滅絕了人類(甚至多次滅絕),讓歷史前進後再倒退。這樣就存在不為傳續的史前文明,經過幾萬年、十幾萬年、幾十萬年,甚至上百萬年的滄海桑田,連一點遺蹟都找不到了,永遠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二是文字流傳導致的人類失憶。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書籍多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夏、商、周時代的書呢?相傳伏羲時就封泰山,大的政治活動必有記事,據傳當時已“造書契”,可後來為何沒有了這些“書”呢?必是這些“書”的保存出了問題。有趣的是,即使春秋戰國時期的書裡關於上古的記錄也很少,很多歷史差不多是空白了,這是為什麼呢?這又有三種可能,一種是當時雖然有了文字,但真正習文者卻很少,存“書”不多,一旦遇到“焚書坑儒”事件,許多舊書被毀,文人又畏懼政治,不敢著述,許多“舊事”因而不得而知,成為隻言片語的傳說。另一種可能是滅史,就是後朝推翻前朝的統治,連它的歷史也毀掉了,正如亞歷山滅了波斯帝國,結果連它的文化也一起滅掉。商湯滅夏桀,為了消除人們對夏先朝開明時代的留戀,將夏朝歷代君主的功業隱匿,只歌頌商湯和他的先民,而關於夏則不許傳揚,久而久之,關於夏的記述幾乎成了空白,留下的只有帝王傳續譜系和諸如對夏桀暴戾的撻伐。如此,代代傳襲,歷史記載不斷被抹掉,最終我們忘記了許多歷史,包括上古的歷史,甚至伏羲之前的歷史。

第三種可能就是祖先們用於記事的工具真的無法保存,最終都爛掉了。

這三種可能性都有,但會不會是真如上古傳說,一場洪水淹沒了華夏大地,不僅滅絕了人類,還毀掉了華夏文明的記錄?對此,這不能說沒有可能。但不管怎樣,有一點是可以確信的,中華大地人類發展史決不是從伏羲(假設他真有其人)開始的。

按照社會發展的規律,在他之前人類發展至少經歷了三個時代:部落群居時代、家庭族群時代、國家分治時代。部落群居時代又經歷三個時代:穴居時代、房居時代、分居時代。在穴居時代,人們順天然生活,住天然洞穴或人工洞穴。後因人口增多和對房屋建築技術的掌握,人們開始築房居住,有了房子,人們抗禦自然和災害的能力增強。最初是築房群居,後來便以家為單位,築房分居。家庭族群時代大致經歷了兩個時代,即部落時代和部族時代。部落以群而生,部族則以族即血統而生,族群的分離以有姓氏為標誌,有多少個姓氏便會有多少個部族。有了族群便有了利益分割,便會有暴力和戰爭,一是部落間的戰爭,一是部族內部的戰爭,有戰爭必須有平息戰爭的機器,國家與統治者隨之產生,從此人類社會進入到國家分治時代。那時的國家並非是暴力統治的機器,而是平衡利益的機器,因此賦予統治者更多的是責任,而不是權力,統治者都是德高望重者,他們品行高尚,處世公正,那時維護統治更多的是靠規範約束。因此,才有對三皇五帝的歌頌,才有帝位禪讓的傳說。

從部落群居時代到家庭族群時代,再到國家分治時代,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在這漫長的人類發展進程中,對於歷史,先民沒有記錄,也根本無法記錄,只有靠傳說。人們的記憶畢竟是有限的,短期的傳說可能是真實和完整的,在經歷千萬年之後,一切都不再真實,加上先民神化、聖化地描繪,一切都不再是它本來的面目。成吉思汗離我們並不遠,而關於他的許多事蹟只能靠傳說記載,因此也不再真實,何況上萬年的傳說呢?

伏羲部落與“山頂洞人”可能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如果我們的先民真的來自南方,那麼我們祖先的文明史恐怕就真的難以計算了。 1929年12月,我國考古工作者在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村龍骨山上的北京猿人遺址,發現了北京人的第一個頭蓋骨化石,後來又發現了5個比較完整的頭蓋骨和200多塊骨化石,還有大量打製石器,動物化石和灰燼。後來在龍骨山上陸續發現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遺址。通過對這些考古資料的研究,證明北京猿人距今約69萬年,屬直立人種。他們過著以狩獵為主的洞穴生活,能夠使用和製造粗糙的石制工具,並已學會使用火取暖和吃熟食。根據對文化沉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1930年,在龍骨山頂部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但這是否能夠說明中華民族的祖先與“山頂洞人”關係不大呢?從70萬年到2萬年,人類進化那麼慢,生活在2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在此後的1萬年裡能夠發展到伏羲(約前1萬年)時代的文明程度嗎?如果是這樣,那麼處於同等水平的元謀人在經歷170萬年的發展後又應該到達怎樣的水平呢?我們的祖先來自南方的可能性恐怕會更大些。當然不排除不同地域人類的同進化,最終走到一起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