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路有三不走”,听老农解读禁忌

在我国农村地区,有各种各样的俗语被流传了下来,其中有些已经被时代抛弃,不再适用,而有些如今依旧很有道理。作为古人几千年以来留下的智慧和文化结晶,其中有着特别深刻的道理,我们要将优秀的部分一直传承下去。就比如这样一句话,叫做”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路有三不走”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俗语:“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路有三不走”,听老农解读禁忌


“钱有三不借”,其中的三不借是指:刚认识的人不借,信用缺失的人不借,要利息的不借。

如果刚认识的人就开口跟你借钱一定要警戒,这钱很容易一去不复返。刚认识的人不像熟人知根知底,拿钱跑路了你都不知道该去哪里讨。不守信用的人就更不必说了,他对别人不守信用的话,这种缺点很难改,对你也还会是一样。至于会给利息的,一般是为了消除你的戒心,以便日后继续借钱,或者是为了要一笔大数目然后跑路。所以像一些带利息,特别是高利息的钱,借出千万要谨慎。

俗语:“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路有三不走”,听老农解读禁忌


“礼有三不随” 分别指:没有道德的礼不随,没请的礼不随,没回请的礼不随。

中国历来人情世故复杂,农村更是如此。随礼也历来有讲究,其中就有很多禁忌。比如农村一些不光彩的二婚,买卖媳妇举办的婚礼,大家就不应该参与其中,这种失德的礼千万不能随。别人没有请你,就说明可能人家心里是瞧不上你,或者觉得与你不熟,这种礼就没有必要随了。同样道理,别人从来没有回请你的礼,你也可以用不着随。

俗语:“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路有三不走”,听老农解读禁忌


路有三不走”分别指的是:不走没有人走过的路,不走自己不熟悉的路,不走起点过高的路。

没人走过的路既意味着希望同时也伴随着危险,对农村人来说,资源有限,一步走错就可能彻底无法翻身,所以必须小心谨慎,规避风险。不走不熟悉的路道理也一样,不熟的路意味可能着危险,陷阱,何不走熟悉的老路脚踏实地来的好呢?起点高往往意味着风险也高,诱惑多,这就需要看个人的能力。如果只想不付出就得到高回报,最终还是自己吃亏。

你觉得“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路有三不走”,是正确的吗,现在还适用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