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聽老農解讀禁忌

在我國農村地區,有各種各樣的俗語被流傳了下來,其中有些已經被時代拋棄,不再適用,而有些如今依舊很有道理。作為古人幾千年以來留下的智慧和文化結晶,其中有著特別深刻的道理,我們要將優秀的部分一直傳承下去。就比如這樣一句話,叫做”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聽老農解讀禁忌


“錢有三不借”,其中的三不借是指:剛認識的人不借,信用缺失的人不借,要利息的不借。

如果剛認識的人就開口跟你借錢一定要警戒,這錢很容易一去不復返。剛認識的人不像熟人知根知底,拿錢跑路了你都不知道該去哪裡討。不守信用的人就更不必說了,他對別人不守信用的話,這種缺點很難改,對你也還會是一樣。至於會給利息的,一般是為了消除你的戒心,以便日後繼續借錢,或者是為了要一筆大數目然後跑路。所以像一些帶利息,特別是高利息的錢,借出千萬要謹慎。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聽老農解讀禁忌


“禮有三不隨” 分別指:沒有道德的禮不隨,沒請的禮不隨,沒回請的禮不隨。

中國曆來人情世故複雜,農村更是如此。隨禮也歷來有講究,其中就有很多禁忌。比如農村一些不光彩的二婚,買賣媳婦舉辦的婚禮,大家就不應該參與其中,這種失德的禮千萬不能隨。別人沒有請你,就說明可能人家心裡是瞧不上你,或者覺得與你不熟,這種禮就沒有必要隨了。同樣道理,別人從來沒有回請你的禮,你也可以用不著隨。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聽老農解讀禁忌


路有三不走”分別指的是:不走沒有人走過的路,不走自己不熟悉的路,不走起點過高的路。

沒人走過的路既意味著希望同時也伴隨著危險,對農村人來說,資源有限,一步走錯就可能徹底無法翻身,所以必須小心謹慎,規避風險。不走不熟悉的路道理也一樣,不熟的路意味可能著危險,陷阱,何不走熟悉的老路腳踏實地來的好呢?起點高往往意味著風險也高,誘惑多,這就需要看個人的能力。如果只想不付出就得到高回報,最終還是自己吃虧。

你覺得“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是正確的嗎,現在還適用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