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後,人類將「零隱私」

雖然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故事距離我們還很遙遠,但當人類把個人隱私逐步交給AI時,我們的命運也在一定程度上握在了AI的手裡。

個人數據和隱私的洩露自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始終是一個嚴肅的公眾議題。特別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進一步將人們逼到近乎“裸奔”的狀態。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類隱私很大程度上是人們主動或者無意中暴露的,尚可以通過提高信息安全意識來防範。那麼,假如是人們隱藏在心裡的隱私呢?會不會也存在洩露的風險?

事實上,窺探一個人埋藏在內心深處的隱私和情感一直以來都是心理學家、偵查人員研究的課題。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曾嘗試通過對夢境的解析來打開人的精神世界,美國的FBI也曾通過捕捉嫌疑人的面部表情和潛意識動作來偵破案件。但無論何種方式,在方法的科學性和判斷的準確度上都存在很大爭議。

五年後,人類將“零隱私”

《機智過人》節目現場阿爾法鷹眼從天而降

出乎人們意料的是,人工智能在窺探人類隱秘的情感上已經開始顯露出超越人類的能力。在8月23日央視播出的最新一期《機智過人》節目中,一個名為阿爾法鷹眼的人工智能設備在高難度的情感識別測試中展示出了超越人類專家的能力。由此也引出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人類未來在AI面前是否將變得毫無隱私可言?

AI的情感識別能力開始超越人類

正如我們在《機智過人》這檔節目中所看到的,阿爾法鷹眼在第一項測試中快速準確地判斷出了牛蛙所在的箱子,而且這種判斷還是在小撒和接受過專業表演訓練的韓雪刻意偽裝表情之下做出的。在第二項難度更高的測試中,阿爾法鷹眼最終以快於人類心理專家孟偉的速度準確地找出了隊伍中的狙擊手。

在我看來阿爾法鷹眼和人類心理學家孟偉之間的較量事實上並非同等層面上的較量。阿爾法鷹眼沒有采用通過對受測者面部表情捕捉和分析的傳統方式,而是基於對面部肌肉的細微顫動來分析受測者的情緒波動來實現“情感計算”。而心理學家孟偉更大程度上則是基於自身固有經驗和在與受測者對話溝通過程中尋找破綻來做出判斷。這是二者的最大區別。

儘管情感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活動,但任何情感色彩都有其相對應的外在表現。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通過對錶情、語言、動作等外在表現以及個人經驗來綜合判斷一個人真實的情感。比如當我們認為一個人“笑裡藏刀”時,一定是綜合該人多方面表現做出的判斷,而非僅僅通過“笑”這一單一參數。而阿爾法鷹眼的過人之處在於其在表情、語言、動作等基礎的外在表現之外找到了新的判斷參數——肌肉的細微顫動。這進一步提高了人工智能在情感識別上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上講,人工智能阿爾法鷹眼也是基於“經驗”做出的判斷,但它的經驗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經驗,而是由大量的心理、生理研究結果組成的數據庫。阿爾法鷹眼在捕捉到受測者情緒波動的同時迅速在這一數據庫中找到與之相匹配的情感色彩。基於科學研究結果的“情感計算”顯然在科學性上要勝於經驗判斷。

因此,在我看來阿爾法鷹眼與人類心理學家孟偉的這場較量,與其說是人工智能打敗了人類,不如說是科學打敗了經驗。無論如何,在情感識別能力上,人工智能確實展示出了強於人類的一面。

AI技術發展加劇“零隱私”隱憂

阿爾法鷹眼在《機智過人》節目中的表現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震撼,同時也有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疑慮。如果AI未來能夠輕易地窺探人類的內心世界,那才意味著真正的“裸奔時代”的到來。

隨著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人工智能對個人數據的採集範圍已經涵蓋指紋、心率、情緒、情感、睡眠狀況、飲食習慣、健康水平等各個方面。這導致人工智能對個人數據量的掌握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數據的積累又進一步提升了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逐步達到比人們自己更瞭解自己的程度。

儘管人工智能為人們帶來了種種生活上的便利,但這一切都是以獲取大量的個人隱私數據為前提的。由此也帶來了新的安全挑戰。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濫用可能導致大規模的隱私侵犯事件,另一方面目前人工智能應用大多采用雲計算的方式,存儲在雲端的個人隱私數據的安全性如果得不到保證,將導致巨大的隱私洩露風險。

更值得擔憂的是在利益的驅使之下,數據的掌握者很有可能通過販賣個人隱私獲得不義之財。如果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消費記錄、性格特徵等隱私數據遭到洩露,那麼不法分子將以此來實施更為精準的詐騙。

當然,從目前來看,人工智能技術更多地應用於好的方面。比如阿爾法鷹眼所採取的情感計算技術主要應用於安保、反恐等領域。例如在人流量較大的海關、機場、火車站等公共場所,阿爾法鷹眼可以通過對人們面部肌肉微弱顫動的監測,來分析感知潛在的危險可疑分子,以此來預防各種人為突發事故和安全事故的發生,提升人們生活的安全指數。

五年後,人類將“零隱私”

電影《終結者》劇照

但不要忘記電影《終結者》中的人工智能系統“天網”給我們帶來的警示。由於人工智能逐漸具備自主意識,原本用於安防的天網系統轉而成為毀滅人類統治地球的“終結者”。

雖然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故事距離我們還很遙遠,但當人類把個人隱私逐步交給AI時,我們的命運也在一定程度上握在了AI的手裡。從阿爾法鷹眼在《機智過人》節目中的表現來看,人工智能的情感計算能力已經十分成熟,完全達到了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水平。照近幾年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未來五年人類很有可能置身於一個沒有“隱私”的世界。

多學科協作加速人工智能奇點到來

按照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的預測,人工智能擁有人類同等智力的技術奇點將在2029年到來,此前他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大多數預言都得到應驗,比爾·蓋茨稱其為預測人工智能未來最準的人。庫茲韋爾的奇點理論如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哥德巴赫猜想,部分已經得到證實,剩下的部分則仍然是難解的謎團。

沒有人知道人工智能的奇點究竟會不會來,但能夠確定的是在某些領域人工智能已經展露出超越人類的能力。比如在圍棋等比賽中,人工智能已打敗多個人類冠軍。在大型運算能力上,人工智能更是將人類遠遠甩在了身後。在金融和保險等領域,人工智能精算師已經能夠給出優於人類的方案和建議。

五年後,人類將“零隱私”

首個被賦予公民身份的仿生機器人索菲亞

那麼,此次人工智能在情感識別能力上表現出優於人類的一面究竟意味著什麼?我認為是人工智能進一步具備自主情感能力的前奏曲。而情感則是人工智能區別與人的最大特徵,如果前者具備自主情感能力,那麼人與機器的界限將進一步模糊。

目前而言,人工智能技術的本質和邏輯仍然是對人類情感和行為的模擬。人工智能能夠識別人類的情感,就能夠進一步模擬人類的情感,進而體現出更智能的一面。舉例來說,當你對一臺採用了情感計算技術的人形機器人抱有好感時,它會通過識別你的情感做出微笑等示好行為。

當然,機器人的情感本質上仍然只是一套算法,無法與人類的情感相提並論。真正超越人類智力水平的強人工智能,它的出現還有賴於多學科的互補協作。像阿爾法鷹眼就是結合了圖像分析、生理心理等基礎科學、計算情緒學等多種學科,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甚至需要融合數學、哲學等複雜學科。

人工智能技術奇點會不會比庫茲韋爾設想的還要更早一點?這是我看完最新一期《機智過人》節目後腦子裡冒出的第一個念頭。正如我們所見,阿爾法鷹眼已經具備情感識別能力,也許五年之後,人類在AI面前將變成毫無隱私可言的“透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