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背後家庭教育的得失

司馬光砸缸背後家庭教育的得失

提起司馬光,大家就會讓他去砸缸!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這樣的:司馬光和一群小屁孩在院子裡玩耍,其中一個小娃另有心思,想玩一把攀巖,然後選擇了盛滿水以備救火之用的大水缸。

然鵝,他落水了,他的落水動作雖然不及專業選手那般華麗,但是他的落水水花也很小。尷尬的是,他落水之後,準備轉換為潛水模式了。

一個用生命在玩水的少年,自己的人生即將落幕!

看到落水少年表演的觀眾不僅有司馬光,還有其他的小娃娃。如果不是司馬光來砸,而是劉光、張光來砸,那麼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就要改寫為劉光/張光砸缸!

擺在面前的救人機會是均等的,為什麼只有司馬光一個人砸了缸,而其他人紛紛腳底抹油了呢?

還原一下當時的現場:一邊是水缸的水娃性命危在旦夕,一邊是一群懵逼少年紛紛踩著風火輪跑了,司馬光的選擇有哪些?他可以選擇跟著大部隊屁股後面逃跑,也可以大聲呼救然後等待大人救援,更可以吃一把瓜子欣賞水娃撲騰之後歸於沉寂,還可以研究一下人為什麼會沉到水中,發現人的密度比水大的物理研究,從而成為物理學家……

他都沒這麼幹!由司馬光到司馬光砸缸是怎麼完成的呢?

他要有危險判斷能力。水娃是溺水,而不是玩水。如果水娃在玩水,司馬光把缸砸了,這叫拎不清的衝動,或者故意破壞水娃享受水的樂趣。

識別出來水娃溺水有危險之後,還要有獨立自主的意識、不做羊群效應中的一隻羊。如果司馬光跟在那些逃跑的娃娃屁股後面一起跑了。那麼,水娃將溺水、窒息而亡。

面對生命岌岌可危的水娃,司馬光還要有臨危不亂、理性冷靜的心智模式。要是司馬光,比水娃還著急,亂了陣腳,不知道該怎麼辦,那麼水娃還是不能得救。

同時,司馬光還要有面對緊急問題,能夠快速、果斷選擇一條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當司馬光拿石頭砸缸之前,他就想好了,缸破了,水流出來了,那麼水娃的危險就解決了。於是,司馬光決定砸缸。當然,最重要的是旁邊還得有石頭以及司馬光力氣足夠大,急中生力,敲破了這大缸。話說如果清潔衛生的阿姨把庭院打掃的乾乾淨淨,別說石頭,小石子都沒有,可咋整?

司馬光砸缸救了人與那些紛紛逃跑的娃娃相比,自然高下立現了。

娃娃在小的時候,其思考、行為模式,往往是家庭的投射。因為他接觸最多的,能夠作為學習對象的,往往就是自己的至親。司馬光砸缸的成功,是他家庭教育的成功。

感謝司馬池贊助了這麼好的一個兒子,才能砸缸救人。

司馬池是一位有才幹、清廉仁厚的好官,更是一位好父親。六歲時,就教司馬光讀書。司馬光七歲時就能背誦、明晰《左氏春秋》。而且,司馬池做官輾轉各地,都帶著司馬光。每逢與友人、同僚嘮嗑時,也帶著司馬光。

爸爸去哪兒,司馬光就去哪!

這種言傳身教、見多識廣、耳濡目染之下,官二代司馬光顯示出了早慧、早熟的一面,也才能砸了缸。而且他砸缸並非是巧合或者瞎貓碰上死耗子,而是他具備了遇到危險、緊急的問題,能夠從容應對的能力!

比如,司馬光12歲,隨父親到四川廣元上任。途經一棧道時,遇一條巨蟒盤在棧道上。走在前面的人都嚇得止步不前。司馬光得知,即持劍上前,一劍刺中蟒尾,巨蟒負痛跌入深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