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很多人會將戈壁與荒涼畫上等號

能夠想到的形容詞也是寸草不生、偏僻荒涼之類

其實這裡不僅有大漠孤煙、廣闊壯美的景色

更有在荒漠中倔強綻放的植物

和頑強生存動物

自然美景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03月

攝影/郝沛

在東準格爾表面幾乎鋪滿黑色礫石的這片黑戈壁,那黑的顏色是因為這些石子在長期的乾旱與大風環境中,表面因不斷地風化和氧化,蒙上了一層黑褐色的鐵錳質薄膜,被稱為“沙漠漆”或“戈壁漆”,是一種自然形成的漆膜。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10月

攝影/宋文

阿拉善黑戈壁:黑漆覆地,礫石晃眼

這是攝影師在內蒙古最西端拍攝的,散落在荒漠之上大小不等的礫石,與覆蓋在地表之上的黑褐色一起,構成了浩瀚連綿的黑色戈壁。隨著地勢向遠方延伸的水泥界樁,又像一條玉帶一樣逶迤鋪陳,營造出戈壁中獨有的空曠悠遠。黑色戈壁主要分佈在馬鬃山、雅布賴山、賀蘭山等地的山前地帶,在罕烏拉山、巴彥烏拉山也有分佈。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10月

攝影/田捷硯

攝影師以高超的視角捕捉了這些美麗的畫面。洪積扇靠近山緣的部分往往是礫石戈壁,在流水對洪積物的自然分選作用下,越接近洪積扇的邊緣,土壤的顆粒越細,水也越來越向地下滲入,適合綠洲發育的環境也就隨之出現了。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10月

攝影/孫志軍

這是一片紅戈壁,戈壁灘上大石早已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碎塊。這些礫石中含有豐富的鐵元素,由於長期暴露於空氣中,碎石表面形成了大量的氧化鐵,呈現出鮮紅的色彩。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4年09月

攝影/徐波

圖為哈密南湖戈壁上的間歇性辮狀河流。從照片上看,此處乾涸河床邊灘上呈線性分佈的綠色斑點是灌木叢。這些邊灘有時幾年沒有水流,於是在河床上慢慢長出了一些灌木。照片中部出現的同心狀影像是被剝蝕的水平岩層。位於南疆的哈密年降水不到100毫米,很難在地表看到綠色植被。辮狀河大多發育在高山區上游河段以及沖積扇上,由多河道、多次分岔和匯聚構成辮狀。河道寬而淺,彎曲度小,河道砂壩(心灘)發育。並且河流坡降大,河道不固定,遷移迅速,故又稱為“遊蕩性河”。由於河流經常改道,河道砂壩位置不固定,故天然堤和河漫灘不發育。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7年12月

攝影/陳杰

在青海省冷湖鎮附近的水鴨子墩和俄博梁高地兩側平緩戈壁低地中,有一片長壟形雅丹,站在高處向下看去,這片雅丹發育出如兵陣齊發一樣的形態,很有氣勢,又像大海中集體遷遊的海豚,無形中給人以動態的美感。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07月

攝影/李學亮

在新疆奇臺縣城以北的將軍戈壁深處,隱藏著一座神秘莫測的奇台魔鬼城。長久以來被人們誤認為“雅丹地貌”的它,其實主要是在彩丘上“建造”起來的。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這裡夜晚的風比白天大。因此,在陽光的照耀下五彩的“廟宇殿閣”錯落有致,還有著拾不盡的瑪瑙石;而當夜幕降臨則飛沙走石,四處充滿了詭譎恐怖的風聲。

人文景觀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12月

攝影/田捷硯

唐人王之渙嘆曰:“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出了玉門關,甘肅關外沙區的茫茫戈壁和大漠就展現在眼前,並一直鋪陳到天邊。圖中玉門赤金鎮附近的公路筆直如離弦之箭,從平坦遼闊的戈壁灘中一射而過。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旁濁流滾滾的石油河,在戈壁灘中撒歡兒似的彎曲出自由的曲線。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3年02月

攝影/嶽邦湖

紅柳長城位於賀蘭山下安西西部戈壁上。鑑於戈壁沙漠上沒有土石、磚瓦,2000多年前的工匠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以大漠特有的蘆葦或紅柳條連同礫石層層鋪壓而築造長城,它們至今仍十分堅固。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11月

攝影/吳健

當駝鈴遠去,所有的喧囂落幕,河西走廊西端的鎖陽古城終於成為遺落在戈壁荒漠中的建築遺蹟,醒目的塔兒寺矗立在離城不遠的地方,引領著絡繹不絕的後人,從這裡開始,扣響掩藏在歲月深處的古城門。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11月

攝影/吳健

戈壁廣闊,山脈深邃,但在一條峽谷裡的崖面上佈滿了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洞窟,窟前棧道蜿蜒曲折,氣勢宏偉壯觀。這便是敦煌莫高窟,獨一無二的佛教藝術聖地,也是一座巨大的美術陳列館。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10月

攝影/李學亮

在新疆庫車縣西北,鹽水溝河谷東岸的戈壁灘上,克孜爾尕哈烽燧守衛在西出玉門關,通向龜茲、疏勒的交通要道上。在維吾爾語中,克孜爾尕哈意為“紅色哨卡”。它始建於漢代,夯土結構,夾有木骨層,頂部木坯裸露在外。現存烽燧殘高約13米,底邊東西6.5米,南北4.5米。因受自然侵蝕,南側已呈現凹槽狀。作為新疆境內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烽燧,它依舊偉岸的身軀見證了漢唐對西域的有效統治。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02月

攝影/郝沛

由於風電項目的建設通常能在一到兩年裡完成,所以達坂城風電的裝機容量擴展很快。藉助當地取之不盡的風能,一架架矗立在空曠戈壁灘上的風車正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著清潔電能。

倔強動物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7年06月

攝影/黃洪峰

戈壁紅駝分佈在內蒙古中西部中蒙邊境附近的戈壁荒漠地帶,特殊的生理機能使它們適應了這裡嚴酷的自然環境,遍地叢生的梭梭草是它們的美食。它們的進食方式和四處散落的糞便都能促進沙生植物的生長,這使它們與當地生態形成一種良性互動。圖為戈壁紅駝在牧場上成群結隊地覓食。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6年06月

攝影/舒泥

內蒙古哈日高畢合作社的牧民在戈壁上放牧烏珠穆沁羊。地面遍佈的是一種小灌木——紅沙,它含有大量鹽分。哈日高畢這個名字就是因為本地有一大片戈壁灘而得名。哈日高畢所在的額吉諾爾鎮,也有一個大鹽場。烏珠穆沁羊喜歡啃食本地含鹽鹼的草,而鹽鹼灘草場也是草原五畜在春秋兩季必須要吃到的飼草。這種飼草能中和牲畜的胃酸,以增強牲畜食慾,還能補充微量元素,營養極為豐富。此外,這個戈壁對牧民還有另外的用處:當針茅草起“狼針”扎羊的時候,就把羊放到戈壁,這裡沒有針茅草的“狼針”。等“狼針”下去了,再把羊趕回到草場。這說明,戈壁和草場這樣不同的組合會更有價值。對牲畜來說,如果是單獨的草場,再好也會很單一。而要想組合草地,就必須通過互助了。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03月

攝影/郝沛

屬於典型乾旱荒漠區的將軍戈壁和它北部的卡拉麥裡山,分佈著豐富的荒漠植被,這裡曾經是著名的普氏野馬野生種群的主要棲息地,可惜普氏野馬被人為的捕殺造成滅絕。上世紀80年代,中國在這個區域建立了“有蹄類野生動物保護區”,並從國外引進普氏野馬後裔,採用圈養加放養的方式,已成功繁育出第四代野馬。

頑強植物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10月

攝影/王彤

這張照片拍攝於額濟納旗最西北角的廣袤戈壁,是內蒙古、甘肅和蒙古國交界的地方,畫面前端是一大片駝絨藜,這是一種抗旱、耐寒、耐瘠薄的半灌木,主要分佈於荒漠地帶。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10月

攝影/範書財

紅柳是荒漠中一種常見的植物,它耐鹽,耐鹼,耐乾旱,根系可達地下30多米,具有極其頑強的生命力。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6年01月

攝影/孫志軍

甘肅各地的禮品店鋪,幾乎都可以找到作為商品出售的肉蓯蓉。這種生長在荒漠中的寄生植物,因為中國養生理論中“以形補形”的說法而被奉為壯陽珍品。在河西走廊西部的荒漠中,一株鹽生肉蓯蓉鑽出乾燥的土壤,在耀眼的陽光下綻放著嬌嫩的花朵。攝影/張超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6年01月

攝影/王辰

戈壁中的鳶尾花是西方園藝界重要的原生種質資源

進入夏季,河西走廊以西的戈壁中時常可以與綻放的鮮花不期而遇。這是一株細葉鳶尾,在西方各種鳶尾花頗受園藝界的青睞,而生長在中國西北荒漠中的多種野生鳶尾,恰恰是培育園藝新品種過程中極為珍貴的原生種質資源。

誰說戈壁沒有看頭?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6年01月

攝影/董磊

霸氣的名字令這種肉質植物受人矚目

鎖陽大多寄生在白刺等荒漠植物的根部。在乾旱環境中生機勃勃地生長綻放,確實讓鎖陽擁有著與其他植物不同的氣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