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爲功利而讀書,感受思想的力量,深刻理解命運的邏輯

1、從懵懂到讀書,小學,初中,高中,再到大學,碩士,博士,對優秀的孩子來說,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好像從來沒有誰問過,如此連貫的人生就是所謂的幸運與成功麼?社會的推崇,與人們約定俗成的觀念,未必適合每一個人。中斷一會,發個呆,憧憬一下遠方,感受一點生命的詩意,比急火火的趕路,更有意義嘍!

2、打發無趣又無聊的時光,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讀書,向古人請教,和歷史交流,雖是無聲,卻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有道是,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半百人生,果如張孝祥詞雲,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還是埋頭讀書為妙!

3、年輕人求學免不了考慮專業,而考慮專業又免不了受政治經濟與家庭情況的影響,哪個吃香?哪個有前途?諸如此類的問題,一旦在腦海中徘徊縈繞,會平添諸多無解的思想和煩惱,讓本來就辛苦的讀書生活變得“不堪”。竊以為,興趣第一。若能在興趣之中增加幾分家國情懷,少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斯為英才也。

4、如何教子讀書?陸游堪稱楷模。他晚年寫過一首教子詩《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告誡孩子:讀書不要幻想一蹴而就,要作為從少到老一生的事業,切莫紙上談兵,要“口到、手到、心到”,學以致用,學用相長。言之諄諄,道盡了讀書真味!

5、學以致用,乃讀書之緊要。但對年輕人來說,必須搞清楚:“用”的本意除了作為動詞“使用”“運用”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意思“有用”,作為精神價值而存在。追求實用,希望急功近利,立竿見影,不是求學之道。今天沒“用”,不等於明天不“用”,更不是永遠“無用”。多讀書,讀好書,書到用時方恨少。

6、讀書,最好的修飾語當是“刻苦”。葉帥詩云,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一個難字,道盡了天下讀書人的辛苦。所謂快樂讀書享受讀書,那是過來人的回味與回憶,早已被歲月篩去了過程的痛苦。下苦功,使苦勁,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中品嚐苦盡甘來的甜蜜。

7、讀書做學問,天下第一枯燥事也。為人父母者,莫不喜歡要兒讀書,希望孩子有一肚子學問。殊不知,人與人大不同,不是所有的樹木都可以為棟樑,也不是什麼樣的頭腦都能安心課堂學習。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孩子不能在求學中獲得快樂,勸甚至逼著,除了結怨惹恨,有啥益處?

8、改革大勢,浩浩蕩蕩,沒有人能夠置身度外。在前所未有的大變革面前,茫然無助,難免;蠻幹亂闖,惹禍;無所作為,愚蠢!智慧的選擇是,關起門來讀書,塌下心來修煉,全力以赴守拙,滿懷希望靜觀!無論如何翻天覆地,文明社會終需要“沉默的脊樑”——憑本領立業,靠自己吃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9、茫然,茫然,人的一生會無數次遇到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味地痛苦或抱怨毫無意義,不如沉下心來好好讀一本書。沉浸在文字構築的世界裡,你會清晰地感受到思想的力量,能夠深刻理解命運的邏輯:茫然,不應是空白,而是命運疲憊時暫時的歇息。克服疲憊最好的方式是讀書,從另外一個世界洞悉生存世界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