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收藏!看看琯头是如何被划给连江的!

转发收藏!看看琯头是如何被划给连江的!

连江县

连江县,位于福州东面。东临东海,有罗源湾和定海湾;北接罗源县;西连晋安区;南达马尾区。宋《三山志》曰:“以县治连接江水,故名。”明正德《福州府志》说其形胜:“(连江县)地居福唐边辖,东连沧海,西挹重城。闽峤居前,罗川拥后。沉蝶案于水中,耸笔峰于天际,形胜俨出群之威凤,石梁亘丈之长江。五马内朝,三台外辅。”山势如飞凤,所以别称“凤城”。

清李拔有《行部纪略》说:“至县,临江而城,南门外横江而桥,巽方有塔。山环水带,自成一局。而栋宇鳞次,坊表辉煌,濒海一冠地也。县前楔曰:鳌江砥柱。”还有何人的《之福州任过连江》诗曰:“蓝水初临东复西,涉江击楫海潮齐。欲知底事清如许,千里寒冰试马蹄。”民国何振岱《连江舟次》诗曰:“船上青山小枕边,微蓝吹出雨余天。新离意境无难喻,合睫家人在眼前。”

转发收藏!看看琯头是如何被划给连江的!

琯头镇

连江之江水,敖江也,注入东海。明《八闽通志》说:“隋闽县地,晋太康三年(282),析温麻船屯,置温麻县,属晋安郡。隋开皇中(581-600),省入闽县,唐武德六年(623),王义童复析置于鳌江之北,更名连江县。”同时割原温麻县地,设长溪县(今霞浦县)。不久,长溪县也并入连江县。唐长安二年(702),又割连江县北4个乡重置长溪县,县治在霞浦。唐天宝元年(742),连江县治从伏沙移今址。唐大中元年(847),再割县北1个乡设“罗源场”。北宋元丰四年(1081),又割招贤里5个图给罗源。民国二十五年(1936),划东引岛及琯头东部(旧道、上坪、门边、东边、下塘、秦川)属连江县,翌年皖人张国键任连江县长,政令难畅,呈请琯头全镇统归连江,但琯头诸多父老联名请愿反对。适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回闽小憩青芝山。林森勉之曰:“闽侯、连江两邑均为中华国土,闽侯地盘已太大了,归连江有何妨?”所以又从闽侯县划琯头以西的新道、拱屿、塘头、竹屿、阳岐、山兜、塘边、溪边等8个乡和川石、壶江两岛入连江县。民国三十年(1941)划连江县第二区赤石北部的巽(屿)北(山)线给罗源。此外,琅岐岛也曾于1970年至1975年从闽侯县划属连江县。1975年后,连江县域基本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