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收藏!看看琯頭是如何被劃給連江的!

轉發收藏!看看琯頭是如何被劃給連江的!

連江縣

連江縣,位於福州東面。東臨東海,有羅源灣和定海灣;北接羅源縣;西連晉安區;南達馬尾區。宋《三山志》曰:“以縣治連接江水,故名。”明正德《福州府志》說其形勝:“(連江縣)地居福唐邊轄,東連滄海,西挹重城。閩嶠居前,羅川擁後。沉蝶案於水中,聳筆峰於天際,形勝儼出群之威鳳,石樑亙丈之長江。五馬內朝,三臺外輔。”山勢如飛鳳,所以別稱“鳳城”。

清李拔有《行部紀略》說:“至縣,臨江而城,南門外橫江而橋,巽方有塔。山環水帶,自成一局。而棟宇鱗次,坊表輝煌,瀕海一冠地也。縣前楔曰:鰲江砥柱。”還有何人的《之福州任過連江》詩曰:“藍水初臨東復西,涉江擊楫海潮齊。欲知底事清如許,千里寒冰試馬蹄。”民國何振岱《連江舟次》詩曰:“船上青山小枕邊,微藍吹出雨余天。新離意境無難喻,合睫家人在眼前。”

轉發收藏!看看琯頭是如何被劃給連江的!

琯頭鎮

連江之江水,敖江也,注入東海。明《八閩通志》說:“隋閩縣地,晉太康三年(282),析溫麻船屯,置溫麻縣,屬晉安郡。隋開皇中(581-600),省入閩縣,唐武德六年(623),王義童復析置於鰲江之北,更名連江縣。”同時割原溫麻縣地,設長溪縣(今霞浦縣)。不久,長溪縣也併入連江縣。唐長安二年(702),又割連江縣北4個鄉重置長溪縣,縣治在霞浦。唐天寶元年(742),連江縣治從伏沙移今址。唐大中元年(847),再割縣北1個鄉設“羅源場”。北宋元豐四年(1081),又割招賢裡5個圖給羅源。民國二十五年(1936),劃東引島及琯頭東部(舊道、上坪、門邊、東邊、下塘、秦川)屬連江縣,翌年皖人張國鍵任連江縣長,政令難暢,呈請琯頭全鎮統歸連江,但琯頭諸多父老聯名請願反對。適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回閩小憩青芝山。林森勉之曰:“閩侯、連江兩邑均為中華國土,閩侯地盤已太大了,歸連江有何妨?”所以又從閩侯縣劃琯頭以西的新道、拱嶼、塘頭、竹嶼、陽岐、山兜、塘邊、溪邊等8個鄉和川石、壺江兩島入連江縣。民國三十年(1941)劃連江縣第二區赤石北部的巽(嶼)北(山)線給羅源。此外,琅岐島也曾於1970年至1975年從閩侯縣劃屬連江縣。1975年後,連江縣域基本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