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李悝變法效果顯著,原來他的師父是鬼谷子

最近研究戰國曆史時,發現一個不是歷史紅人,卻很有智慧的人。他的思想和做法,在2000年後的今天,依然適用。能不被時間稀釋和遺忘的,唯有經典和智慧。再仔細看他的資料,才發現他的師父是鬼谷子。難怪如此。

他就是李悝。嬴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戰國初期魏國人(今河南濮陽)。約生於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卒於周安王七年(前395年),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在魏文侯時任丞相,主持變法。

戰國李悝變法效果顯著,原來他的師父是鬼谷子

一、李悝把鬼谷子的思想活靈活用。

從以下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李悝從師父鬼谷子那裡學到了真知,並能活靈活用。當時魏國的國君對選宰相這件事,徵求李悝的意見。

魏文侯對李悝說:“先生曾經教導我說:‘家貧就想得賢妻,國亂就想得賢相’'。如今要安排宰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這兩個人您看怎麼樣?”

李悝回答說:“我聽說,卑賤的人不替尊貴的人謀劃,疏遠的人不替親近的人謀劃。我的職責在宮門以外,不敢承擔這個使命。”

文侯說:“先生面對此事就不要推辭了。”

李悝說:“這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緣故。平時看見他親近哪些人,富有時看他結交哪些人,顯貴時看他推舉哪些人,不得志時看他不做哪些事,貧苦時看他不要哪些東西,有這五條足能決定誰當宰相了,何需依靠我李克呢!”

文侯說:“先生回家吧,我的宰相已經決定了。”

戰國李悝變法效果顯著,原來他的師父是鬼谷子

李悝快步走出去,到翟璜家中拜訪。

翟璜說:“今天聽說君主召見先生去選擇宰相,結果是誰當宰相呢?”

李悝說:“魏成子當宰相了。”

翟璜氣得變了臉色,他說:“就憑耳目的所見所聞,我哪一點比魏成子差?西河的守將吳起是我推薦的。君主對內地最憂慮的是鄴郡,我推薦了西門豹。君主計劃要攻伐中山國,我推薦了樂羊。中山攻滅後,派不出人去鎮守,我推薦了先生。君主的兒子沒有師傅,我推薦了屈侯鮒(fù,付)。我哪一點比魏成子差!”

李悝說:“您向您的君主推薦我的目的,難道是為了結黨營私來謀求做大官嗎?您怎麼能跟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有千鍾俸祿,十分之九用在外邊,十分之一用在家裡,因此從東方聘來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這三個人,君主把他們奉為老師。您所推薦的那五個人,君主都任他們為臣,您怎麼能跟魏成子相比呢?”

翟璜遲疑徘徊後拜兩拜說:“我翟璜是淺薄的人,說話很不得當,我願終身做您的弟子。”

戰國李悝變法效果顯著,原來他的師父是鬼谷子

如果你認真研究過鬼谷子的思想,就會為李悝這段對話,拍案叫絕。他真的把鬼谷子的精髓學到,並學以致用,運用得爐火純青。

二、李悝是中國歷史上革新變法的鼻祖。

歷史書上著重講了商鞅變法,大眾基本知道商鞅,比如:徒木立信的典故,就是來自商鞅變法。商鞅變法之所以被大眾知悉,是因為大秦國的統一和對後世的影響力。而戰國時,最早發起變法的,是魏國的李悝。

李悝是秦晉法家的創始人之一,任魏文侯相,提倡“盡地力之教”,主張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調整租谷,創“平糴”法,兼顧農人與市民的利益。他還收集當時諸國刑律,編成《法經》6篇。《法經》為中國古代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法典。

《法經》出現後,魏國一直沿用,後由商鞅帶往秦國,秦律即從《法經》脫胎而成,漢律又承襲秦律。由此可見,《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戰國李悝變法效果顯著,原來他的師父是鬼谷子

司馬遷說:“魏用李克盡地力,為強君。”

班固稱李悝“富國強兵”。

這些記載都表明,魏文侯時魏國能走上富強之路,李悝曾做出很大貢獻,在當時對其他諸侯國震動很大。緊接著楚國的吳起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都在發展著李悝的變法實踐。

李悝是中國歷史上革新變法的鼻祖,並深深影響了後代歷史2000多年,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已經滲透進國家的意識裡。

三、李悝的思想仍然對當今社會有深遠影響。

1、李悝變法的經濟影響。

李悝經濟上推行和“善平糴”的政策,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強產量。國家在豐年以平價購買餘糧,荒年以平價售出,以平糧價。

用今天的話,“盡地力”可以理解為“天道酬勤”,鼓勵民眾勤奮耕種;“善平糴”的政策,可以理解為“中央政府對市場經濟進行一定的宏觀調控”,以消除自由經濟受天災等不可控因素的負面影響。

如果你感到難以理解,就想想前段時間廣東發生“山竹”颱風的物價。颱風來襲那幾天,一斤青菜賣到20元。以及前幾年價格被炒作很高的“蒜”、“綠豆”、“姜”。

對比思考,你就會發現李悝的高明。在農業發展相對落後,基本靠天吃飯的2000年前的農業社會,李悝的推行的政策,非常有利於物價的穩定和生活的保障,得到國家的富足和民眾的安穩。

戰國李悝變法效果顯著,原來他的師父是鬼谷子

2、李悝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

這點,我特別拿出來寫,是因為一般人都不會意識到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的重要性

歐洲19世紀40年代發生一場慘烈的愛爾蘭馬鈴薯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急劇銳減了四分之一。這場慘痛的教訓,最初的起因,就是當時愛爾蘭的農作物高度單一,他們大量種植土豆,以此為主要的食物來源。

從1845年開始,一種名為“晚疫病”的瘟疫席捲了愛爾蘭,導致了大部分土豆腐爛,人們失去了食物的來源。這場空前的饑荒於是又被稱為“馬鈴薯饑荒”(Irish Potato Famine)。這場災難對愛爾蘭的影響非常大。

戰國李悝變法效果顯著,原來他的師父是鬼谷子

當我讀到李悝變法中,提到“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非常驚歎李悝的遠見和智慧!如果19世紀的愛爾蘭人能學到李悝的這條建議,估計能避免那場悲劇。

3、李悝變法的政治影響。

有人說,法家是戰國時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這句話還挺精闢的。周朝分封制下的貴族享受特權,只要生在貴族人家,世代享受福祿。李悝的變法,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這就讓貴族和平民在“法”面前人人平等。

當時有一條經典法:“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意思說,懲罰罪過不避讓大臣,賞賜善行不遺忘百姓。指懲罰和獎賞應一視同仁,不應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區別對待。也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地位高低之分。

戰國李悝變法效果顯著,原來他的師父是鬼谷子

李悝變法,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度,獎勵有功國家的人,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國。從李悝變法開始,因為有“法”的實施,中國底層的老百姓才開始和貴族在賞罰上享受平等權利,這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如果你有不同想法,歡迎各抒己見,友好交流。

PS:本文由易先生評歷史原創,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解讀人文歷史。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