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军死灰复燃,逼得崇祯设立明朝最大官职,洪承畴两次擦肩错过

伟大领袖曾教导我们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虽然从万历、天启年间就开始出现局部的农民起义,但是都很快被镇压下去,而到了崇祯年间,从陕西澄县爆发起义,短短几年时间,这些从陕西发起的“星星之火”逐步走向全国,真的成了“燎原之势”了,那么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生这种质变的呢?

农民军死灰复燃,逼得崇祯设立明朝最大官职,洪承畴两次擦肩错过

明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崇祯六年冬天,对于崇祯来说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候,在这个冬天,崇祯调集了全国最能征善战的将领以及河南、山西、河北和北京的官兵,将农民军最能打的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西营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等农民军头领全部包围在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交界的地区,随着包围圈的一步步缩小,崇祯几乎已经看到了成功剿灭农民军的希望。

农民军死灰复燃,逼得崇祯设立明朝最大官职,洪承畴两次擦肩错过

李自成


但是很多时候,成功和失败只在一念之间,农民军们利用诈降骗过了来自京城的京营总兵王朴,利用他松懈的时机突破防线,渡过黄河直奔河南南部而去,崇祯皇帝全歼农民军的战略宣告失败。而对于农民军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胜利,不仅逃出了包围圈、避免了被全歼,而且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原本的农民起义只是在陕西一省活动,最多渗透到邻近的山西和河南北部地区,但是自从农民军渡过黄河之后,由于各地兵力被调集到三省交界处,所以各地防守松懈,逃出包围圈的数万农民军如水银泻地一般四处流窜。在短短一个月内,农民军就跑遍了河南的每一个县,而且还经过河南渗透到湖广、四川和安徽等地,而各地的灾民在农民军到来时选择纷纷加入,农民军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来越壮大,原本只是陕西一省的局部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整个明朝的心腹大患,这让崇祯皇帝更加头疼。

农民军死灰复燃,逼得崇祯设立明朝最大官职,洪承畴两次擦肩错过

崇祯皇帝


而且更加让人头疼的是农民军的流动性,增加了各省围剿的难度,此时势必需要设立一个协调各省同步行动的官职,大臣们认为“各镇、抚事权不一,互相观望。宜以重臣开督府,统摄诸道兵讨贼。”之前农民军在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交界处活动时,就已经有官员提过这样的建议,并建议由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担任三省督师,但是被崇祯皇帝拒绝了。

农民军死灰复燃,逼得崇祯设立明朝最大官职,洪承畴两次擦肩错过

洪承畴


事到如今,崇祯皇帝不得不同意设立督师这样的官职,而且管辖范围比之前的建议还要广泛,达到了五个省,但是崇祯依然没有选择洪承畴,而是“进延绥巡抚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视贼所向,随方剿抚”。

洪承畴两次与督师擦肩而过,陈奇瑜却“剿贼”无方,之后虽然洪承畴也担任了五省督师,但是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加上明朝难以应对清军和农民军的两线作战,崇祯皇帝再也无力消灭农民军了。

参考文献:《明末农民战争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