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妨碍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教育与科技、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在教育科技化,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流于形式或不顾教育教学实际的强行推行,已经严重阻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妨碍教学!

宣传功能大,实际作用小

曾有一位做3D打印的负责人坦言,现在3D打印很难量产,大部分卖给了教育领域。

每个学校买几台VR设备,买个3D打印机,似乎教育就与现代接轨了。而实际上,有些设备仅仅是在领导检查,媒体来访时开放,很多普通学生甚至在校都没见过相关设备。今天开个实验室,明天和科技公司搞个合作。开完所谓发布会,就再也没有了消息。正是所谓的“雷声大,雨点小”钱花了,会开了,宣传了,就是没有实际效果。

这样以宣传为主,以科技为噱头作为政绩的科技化,对实际教育教学没有任何帮助。

“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妨碍教学!

推行速度快,缺少适应期

想到就要推行,不经过试验,不经过测试就加以推行。今天推行这个,明天又推行那个,还未等教师学生反应适应,下一个技术又来。这样的推行,很容易干扰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阻碍课堂进度。缺少足够的调研,缺少与教师学生的对接,这样的推行怎么能得到教师学生的接受呢?

“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妨碍教学!

流于形式

今天来参观,开一堂公开课,明天来检查,再开一堂公开课。开完公开课,那些设备就放在仓库吃灰。现在的教育信息化,科技化,大多是这样的信息化。科技化的教学,成为了某种形式上的表演。一堂公开课似乎不用点高科技,就没有什么亮点。而老师的讲课方法却成了次要。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不仅损害了教师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妨碍教学!

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互联网+教育,不是学校搞个局域网,开个家校通就叫互联网+。也不是学生拿个pad上课,就叫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和科技化需要创新,需要真正能过对现代教育有颠覆性作用的新产品出现。而非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所谓“创新”

教育科技化,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无疑是教育领域发展的方向。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坚决不能忽视。教育信息化,科技化,不能仅仅成为校长的政绩,学校的宣传,供应商的狂欢。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和老师,教育科技化的成果也必须先有教师学生来享受,教育科技化的成效也必须由学生老师来评价。教育科技化,信息化的目的,应该是对教育教学的辅助,而非宣传,甚至对教育教学的一种阻碍。

“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妨碍教学!

教育信息化、科技化中的问题,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相关规定,更需要基层学校切实考虑学校实际的工作,让教育科技化,信息化的成果真正由学生和教师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