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个张小平式的教师却鲜有张小平式的人物

主题:无数个张小平式的教师却鲜有张小平式的人物

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刷爆朋友圈。起因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中心因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离职发出的一封公开信,信中痛陈张小平离职的巨大损失:"张小平个人的离职对这四型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及研制工作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我们不对事件本身置评,只是觉得教师这个群体中与张小平有着太多的相似。

无数个张小平式的教师却鲜有张小平式的人物

张小平事件之所以会被热传,一定是戳中大众的一些痛点。而这个痛点就是收入分配的问题。在教师群体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现有的职称制度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意义,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现在部分学校的高级教师多数为老教师,工资也较高,一部分在管理岗位上、一部分因为身体原因在一些辅助的岗位上,在教学一线的已经比较少了,并且课时量也较小。毕竟这些老教师把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个学校,在他们年龄大了对他们适当照顾是应该的。职称大体可以体现优劳优酬,那多劳多得是否可以落实呢,现在很多的地方是比较难实现的。而且苦逼的80后在经过了计划生育的考验出生后、就一直是拥挤的上幼儿园、大学正好赶上了扩招、毕业后又赶上了自主择业、就业后发现很多体制内的编制满员,目前而立或不惑之年的教师基本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但是他们多数还是中学二级或者一级教师,高级者寥寥无几。并且很多预计退休前评高级无望。中学二级教师的工资大约只有高级教师工资的一半多一点的样子,但是自己一天上着越来越多的课却在劳动回报上得不到体现,从这一点上教师群体中有着无数个类似于张小平式的人。

无数个张小平式的教师却鲜有张小平式的人物

在教师群体中也出现过一些离职的事件,最后被民办学科疯狂追逐的多是一些管理型的人才或者有着特级教师头衔的人物。普通的"张小平"们则很难被民办学校关注到。这里不得不说很多的教师并不是不可代替的,你今天离职,明天有有人可以代替你的位置,可能会对学校产生一些影响,但是他们是可以接受的。教师这个行业相应的技术壁垒是比较小的,而张小平所在的研究单位则有着比较强的技术壁垒,民营企业要在这个领域比较快的达到先进水平,这样的人才所具有的经验是单靠金钱难于实现的。相对于培养一个研究员,培养一个教师则可能只需要三到六年的时间就足够了。教学需要的更多的是一些重复性的劳动,所以一般有一个老师傅就可以带一群小徒弟。这就导致了虽然也有一些老师发牢骚,也有一些老师离职,但是其用人单位的反应不会如此强烈,管理层也不会如此震动(张小平事件几大主要媒体都有发声)。

无数个张小平式的教师却鲜有张小平式的人物

作为教师的您,请不要只是一味的抱怨你的劳动得不到回报,与其抱怨还不如让自己变的不可替代。只有你自己足够强大了才有争取更多利益的资本。到时可能不需要你说,你的单位也许就会为你着想了,你所希望的也就不难实现。

个人看法,欢迎交流,留言区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